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毒膠囊”之痛:監管為何總是缺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2 08:17:29  


漫畫:毒膠囊
  中評社香港4月22日電/美國《僑報》4月21日載文《“毒膠囊”之痛:監管為何總是缺失》,摘要如下:

  中國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猶如連續劇一般接連上演,從三聚氰胺到地溝油,從齊齊哈爾假藥到山西問題疫苗……其不斷翻新的花樣與匪夷所思的手段總是挑戰著人們想象力的極限。近來的主角是以舊皮鞋為代表的廢舊皮革製品——根據中國央視報道,它們竟成為製作明膠的原料,被多地廠商制成藥品膠囊,流入市場。由此,一場波及全民的“明膠恐慌”正在上演:與“膠”相關的食品藥品都成為眾矢之的,果凍、老酸奶、小籠包似乎皆有“嫌疑”,網上也流傳著多種版本“皮鞋很忙”的戲謔與調侃。然而在嬉笑怒罵背後,隱含的是中國民眾的無奈與無助。關於食品與藥品安全問題總是令人揪心,因為它連結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關乎產業健康發展國家安全以及民族未來的大事。然而在這樣重大的事件面前,監管卻總是缺位或遲到。

  19日,應當算是“毒膠囊”事件的一個收官之作——在媒體爆出“毒膠囊”事件4天之後,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分別責令吊銷三家膠囊生產企業的藥品生產許可證;同時公布第一批抽檢結果,修正等9家藥品企業使用的膠囊鉻含量超標;並責成相關省藥監局對違法違規企業予以嚴肅處理。修正藥業就“毒膠囊”事件公開道歉。20日,浙江省新昌縣藥監局局長停職接受調查。但人們擔心的是,事件的發展歷程會遵循一個似曾相識的軌跡行進:輿論譴責生產者喪盡天良和監管者對食品藥品安全的漠視,有關機構嚴厲查處責任人,下架相關產品,漸漸風平浪靜……

  但願,這次事件能夠有所不同。因為“毒膠囊”只是冰山一角,其發生的機理與土壤則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問題,正如一位學者說:“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表明,當制度嚴重缺失、法律還在裸奔的時候,我們能指望道德穿上褲子嗎?”當局應以此為契機,改革監管機制,強化行政問責,建立“從田間到餐桌”“從原料到成品”的可追溯管理體制。從技術層面來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