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蘇貞昌黨魁路上的三大考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04 16:53:02  


  作者﹕ 王瓊  北京  研究人員

   5月27日,民進黨黨主席暨縣市黨部主委、全台黨代表、縣市黨部黨代表四合一選舉進行投票。蘇貞昌在各界的預料之中當選民進黨新一屆黨主席。鑒於此次選舉過程中,民進黨內激烈內鬥及蘇貞昌從政以來彰顯的個人特質,黨內同仁紛紛籲其展現胸懷、團結全黨。輿論則認為,蘇在民進黨“大選”二次敗選之際再任黨魁,唯有妥善處理黨內派系整合、兩岸路線調整、重振政黨形象三大難題,才能帶領民進黨革新轉型。

   第一,如何整合黨內派系力量,扮演好“桶箍”角色。其一,如何避免“蘇蔡之戰”延燒致其權力虛化。蔡英文雖敗北2012,但“挺蔡勢力”歷經積蓄經營、不斷壯大,已成為黨內一股突出而不可忽視的力量。此次黨主席選舉過程更促使“親蘇”、“挺蔡”勢力形塑成兩大利益集團。蘇雖如願當選,但在地方黨部主委選舉中,親蘇勢力卻在被視為“兵家必爭之地”、有政治指標意涵的“雙北”紛紛失利,尤其蘇系人馬連續掌控11年的新北市黨部由“英系”羅致政大勝,更凸顯蔡英文在黨內基層的影響力不容小覷,蔡與蘇較量的政治籌碼大增,不少輿論認為“民進黨將有兩個太陽”,2016蘇蔡再戰已難以避免。若此,黨內挺蔡再戰2016的聲浪將如影隨形,蘇或將長期面臨蔡英文在黨內“精神共主”的挑戰,一旦蘇領導風格、理念受到質疑與反彈,“反蘇”勢力勢必乘機操作,助推黨內對蘇不滿人員持續不斷地集結、壯大,而以蘇黨內人緣和派系實力看,恐難在黨的決策機構裡掌握多數。

  屆時,蘇的權力系統面臨被“架空”的危機,如何化解矛盾、實現派系合作,將考驗蘇的政治智慧。其二,如何在用權與放權之間尋求平衡支點,化解“反蘇”疑慮。一方面,蘇雖拿下過半票數當選,但縱觀選舉過程,蘇遭到“群起圍攻”,對手對其人格特質、“整碗捧去”的企圖心、角逐2016“大位”的私心等不斷提出質疑,黨內持續濃厚的“反蘇”氛圍確對蘇任黨主席的正當性產生一定程度衝擊,蘇的得票率創下主席直選以來歷史最低也從一個側面映射出這一點。與此同時,蘇貞昌向來政治個性鮮明、作風強勢,喜於營造“蘇系人馬”的封閉地盤、排斥異己,受到黨內各方勢力的非議與不滿。

  蘇能否持續放低身段,主動出擊化解黨內各方疑慮與不安,樹立起黨主席的權威,將關係到其日後政治能量的延伸與拓展。另一方面,黨主席握有充沛的政治資源與舞台,包括黨職決定權及選舉提名權,例如接下來中常委、中執委的權力核心改組,乃至於2014年黨公職提名,都牽涉到各派系利益與實力消長,蘇如何化解各派系對其“整碗捧去”的惶惶不安,關關考驗接踵而至。倘若蘇在黨部人事安排及2014選舉提名中不願適度放權、廣納人才,必將引發各派系強烈質疑與反彈,屆時黨內又將陷入“合縱連橫、群雄傾軋”的派系混戰,如何弭平派系恩怨、掌握權力運作的平衡點對蘇而言難度不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