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怎樣與深圳共同進步?王緝憲解答
http://www.CRNTT.com   2021-01-08 00:19:33


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王緝憲博士(截圖)
  中評社香港1月8日電(記者 沈而忱)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王緝憲博士日前出席“把握機遇 港深攜手 共創輝煌”研討會並發表演講。王緝憲指出,深圳香港一老一新兩個城市高度互補,可在教育、交通運輸和全球供應鏈服務三方面通力合作。他強調,大灣區需要進行空域整合,落實新的區域空域管制系統,使得大灣區的民航發展更為有序。同時,香港需要彌補電子商務短板,提高貿易、金融、物流的效率,與大灣區其他城市進一步融合。

  王緝憲提到,深圳從一個不到10萬人的小城鎮,高速成長為今天充滿活力的大都市,成就了一個世界公認的奇跡。這個奇跡出現在香港一水之隔的北岸,絕不是偶然。它的成功一方面來自全國各地的進取青年,另一方面,有境內外大量的資本看好經濟特區的前景,而人才、資本匯聚深圳的根本原因是它的制度優勢。這種制度優勢既有內地的政策落差,又有與香港的體制差異。鄧小平先生高瞻遠矚地創造了“一國兩制”,不僅保留了香港制度上的特色,還促成了與香港相輔相成的深圳。

  王緝憲表示,如果把香港的產業結構與深圳的產業結構叠加在一起,就會發現這兩個發展方向、發展程度、經濟體制和產業結構完全不同的城市,叠加後所構成的結構與新加坡非常相似,既有具有創新力的製造業,又有強大的服務業,包括廠商服務、金融服務、法律服務。

  “這說明,深圳香港一老一新兩個城市高度互補。一方面是強大的市場力量,另一方面也有強大的政府政策和治理。”王緝憲說,未來,隨著深圳進一步向具有高科技創新優勢,以及有充足製造業勞動力優勢前進的時候,香港可以怎樣與深圳共同進步?政府政策和治理在哪些方面又能給予更多的支持?

  王緝憲認為,教育、交通運輸和全球供應鏈服務是三個方向。教育方面,深圳已成為國內研究生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但比起同等規模的其他城市,深圳大學數量和學位不足的劣勢十分明顯。近年來,深圳正努力引進國內外名牌大學和研究生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已經成為廣東省名牌。香港有多所名列世界前名前茅的大學,讓更多的香港人有機會到這些大學接受教育,是一個典型的雙贏局面。過去,香港政府長期關注和處理粵港雙方在各個專業資質方面的互認,但是在推進香港的大學在內地辦學方面則沒有意識到,內地辦學在國家層面有課程設置等各種制約。他期望隨著深圳獲得更多授權後,可以先行先試,盡快引入多姿多彩的創新課程,配合兩地融合和深圳培養創新人才的需求。除了辦大學,還有很多可以實現港深互動互贏的方法,包括專科培訓人員的交流、合辦專項學院等,這都能夠促進兩地年輕人的了解和溝通。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