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評關注:香港內地的互聯互通與綠色金融
http://www.CRNTT.com   2021-09-01 00:27:41


分論壇的主題是“互聯互通與綠色金融新機遇”(大會官方供圖)
  中評社香港9月1日電(記者 沈而忱)“擁抱‘十四五’ 融入‘雙循環’”高峰論壇24日在香港舉辦。論壇上進行了以“互聯互通與綠色金融新機遇”為主題的分論壇,邀請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東亞銀行有限公司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海通國際證券集團有限公司副主席林湧參與對談,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主持。

  許正宇指出,內地和香港股市互聯互通機制運行良好,成功原因有三。第一在於可控性,它是一個閉環操作,有額度;第二在於可觀性,為兩地市場均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今年“港股通”南向平均每日交易額約為480億港元,佔日均港股交易額12%,對內地而言亦能引入國際資金,同時也為A股市場引入了機構投資者;第三在於可塑性,除了股票債券外,還有各類金融衍生品的推出。這些都促成了香港成為“一站式”綜合平台,讓國際投資者來香港投資內地,同時也讓內地投資者通過香港投資國際。

  綠色金融方面,許正宇表示,截至去年,香港造就的綠色貸款超過380億美元,香港政府是亞洲首個發行長達30年的綠色債券的金融主體,獲7倍以上超額認購,在供給側為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動力。未來亦會有政策促進私人企業與政府一同發債。未來五年政府會繼續發超過1700億元綠色債券,並會搭建平台,加強訊息流通,讓市民了解和參與綠色金融,把握新經濟機遇。

  李民斌表示,論壇的主題——互聯互通與綠色金融——點出了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機遇。多年來,香港經濟與內地發展密不可分,在金融互聯互通方面,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都為兩地的金融發展帶來了龐大的動力。目前業界最期待跨境理財通,我們希望試點工作可以盡快在大灣區啟動,讓香港和內地的理財市場有序融合。挑戰方面,李民斌提到,協調三地差異需要多方面配合與落實,過程中也面臨著風險管控、投資者保護、金融科技等挑戰。銀行與監管必須在這些方面投放更多的監管。

  周誠君表示,在對外開放、資金跨境流動的過程中,風險不可避免。作為超大型的經濟體,中國金融開放的步伐要慎之又慎。但是人民幣國際化是既定戰略,寫入了“十四五”規劃,我們必須考慮如何平衡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風險控制,香港就是非常好的試驗地、橋梁和窗口。人民幣在香港可以自由使用,全世界的投資者可以通過香港分享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好處,也通過香港和內地之間有效的防火墻,把風險進行有效的管控和隔離。無論是現有的債券通、滬港通、深港通,還涉及將推出的理財通,都是較好的機制和渠道,設計是巧妙的,運行是有效的,成本是可承擔的,得到了國際投資者的認可。對於香港來說,這既能夠建設自身成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也能夠支持內地轉型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