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和平攻勢:海陸絲綢之路重塑周邊外交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4 08:44:35


 
  2. 以次區域合作支撐中國和平崛起中國的周邊外交政策是以中國的戰略利益為基本出發點,以中國和周邊國家改善關係的基本準則為最高標準,而不是在照顧中美關係發展的基礎上發展周邊關係。

  “一帶一路”分別對應中亞和東南亞地區。這些都是中國重要的周邊地區,在提出這兩條新“絲綢之路”之後,中國召開了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這是1949年以來關於外事工作最高層次的會議,政治局常委悉數出席。

  是次會議上,習近平明確提出,要建設好“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要以周邊為基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擴大貿易、投資合作空間,構建區域經濟一體化新格局。

  “我們的周邊外交政策是以中國的戰略利益為基本出發點,以中國和周邊國家改善關係的基本準則為最高標準,而不是在照顧中美關係發展的基礎上發展周邊關係,這是和以往相比最重大的變化。”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正是因為中國把周邊外交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所以與周邊的區域合作就變得重要。

  在新一屆中央政府的外交戰略中,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成為重心,與周邊國家推進地區一體化成為新的方向。如何支撐這個新戰略?那就需要具體的次區域經濟合作框架,“一帶一路”也就應運而生。

  此外,還有正在研究的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而東北亞地區由於局勢複雜,且中日矛盾深重,推進次區域經濟合作條件尚不成熟。

  這種區域一體化的合作,最終要形成命運共同體。這也是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強調的核心。

  在習近平訪問印尼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時,就提出要與東盟國家打造命運共同體。在閻學通看來,中國不僅是要跟東南亞國家建立命運共同體,而是要和周邊所有國家建立命運共同體,從而服務于民族復興。

  不過,美國國際關係學家約翰·米爾斯海默的一個論斷是:中國不能和平崛起,而是也會走向美國那樣的擴張與征服之路,這會引起周邊國家的恐懼。

  “中國新的發展階段兩個理念比較突出:‘和平崛起’和‘共同發展’,就是命運共同體。”中國社科院國際學部主任、中國亞太學會會長張蘊嶺對記者表示,“一路一帶”的提出,是“創建一路繁榮,帶來一片新文明”,體現出中國走新型大國而非傳統大國的道路,不會走西方傳統的“打開一條道,佔領一片地”那樣的殖民道路。

  封建時代國家的強大靠的是吞併別人的土地,殖民主義時代靠的是擴張,冷戰時期靠的是軍事對抗,在全球化時代,推進一體化成為中國崛起和實現民族復興選擇的道路。

  “過去一直講,誰來養活中國,那是美國人的思路,這個模式不行。因為中國這麼龐大的人口,世界很難支撐,只有大家都發展起來,中國才能得到共同繁榮的利益,實現自己的長久發展。”張蘊嶺表示,前一階段中國是利用改革開放和外部資源發展自己,未來要從綜合經濟體變成一個大市場,中國要與別國共建共同發展帶,把周邊作為戰略依托。

  不過,這需要周邊國家的響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