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京對美國語氣強硬是一種明智的策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30 10:16:37


  中評社香港4月30日電/日本《外交學者》雜誌近日載文:北京為何講話強硬?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最近訪問北京時,遭到中國軍方高官范長龍將軍的一些激烈批評。

  哈格爾抵達北京前稱:“你不能到全世界重新劃分國界,以武力、脅迫、恐嚇手法侵犯別國領土及主權,無論是太平洋小島,還是歐洲大國。”范長龍在中國與哈格爾會晤時回應道:“ 中國人民包括我個人看了以後十分不滿意”。

  如此硬碰硬的講話並不常見,它引起兩個有趣的問題。

  其一,我們應怎麼理解中美軍方高層如此不尋常的交鋒?有人認為,范長龍異常直率的講話或許是好事,因為它能减少雙方的誤解和誤判。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邦尼•格拉澤認為,“假裝中美沒有分歧是不明智和危險的”。這一點很重要:雙方都應清楚,他們在很多問題上都有嚴重分歧,坦承分歧不是說空話,而是邁向有效商談的第一步。 

  另一個有趣問題是:為什麼范將軍如此直言?對此有幾種解釋,包括民族主義、領導個人風格和威懾策略。

  第一種解釋是常見的,認為民族主義抬頭造成近年來中國外交總體上更自信和堅決。但是這無法解釋中國總的外交政策或范將軍的講話。這是因為,中國普通民眾沒那麼民族主義。而且在中國,民族主義並非抬頭,而是一直都很被動。此外,中國的民族主義與中國合作性的一般外交政策不一致。這一點特別重要,因為評論人士在以民族主義解釋中國立場時,老是有選擇性偏見問題。換言之,他們往往忘了,中國其實在有些問題——甚至涉及中國國家利益的問題上一直是妥協的。實際上,就在哈格爾訪問北京期間,兩軍達成“七點共識”。有意思的是,鮮有西方媒體報道這些共識,多數關注的是中國講硬話。

  第二個解釋與中國最高領導層的個性特別是習近平主席的講話風格有一定關係。

  有時候,領導人作為個體確實在國際政治上發揮關鍵作用,但眼下尚不清楚習近平表現出的新強硬是他的個性還是中國國力相對上升的結果。更重要的是,中國外交政策是國內環境與國際環境互相作用的結果。領導人個人只對結構性趨勢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鮮有領導人能逆轉結構性力量。

  第三種解釋視范將軍的硬話為一個信號,表明中方欲阻遏美方插手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的爭端。因此,看似空話其實深具戰略考慮。為達到威懾效果,一個國家必須同時展示實力和展現決心。哈格爾訪華期間,中國做了(或試圖做的)恰恰是如下兩件事:一,讓他參觀中國唯一的航母遼寧艦;二,通過講硬話展現中國的決心。當然,中國是否成功顯示了實力或決心尚可討論。但應該清楚的是,這是中國的策略,也是基於傳統威懾理論的一種明智的策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