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2018年中國周邊外交邁上新台階
http://www.CRNTT.com   2018-12-09 16:31:28


  中評社北京12月9日電/2018年,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改善實現了全覆蓋,中國周邊外交又上一個新台階。除與最大鄰國俄羅斯關係繼續保持在歷史高位運行,同中亞國家關係全面提升外,中國外交在東北亞、東南亞和南亞三個方向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進展。

  一、中日關係重回正軌

  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中日峰會成功舉行,雙方達成重要共識並簽署多項合作協議,標誌兩國關係重回健康發展的軌道。

  安倍對華政策實現了從“逢中必反”到協調合作的轉變,其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日美同盟關係的不確定性增加。美國總統特朗普不顧日方勸阻,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脅迫日本舉行貿易協定談判;以國家安全為由,對日本加征鋼鋁產品進口關稅;頻頻“退群”等等。美國的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引發日本對日美關係的擔憂和不安。日本希望通過改善中日關係來對衝日美關係的不確定性。

  二是日本希望搭乘中國經濟增長的順風車。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很快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一帶一路”倡議又為中日企業界提供了新的合作平台。日本希望通過改善對華關係,開拓日本經濟增長新動能。

  三是安倍對華採取對立的政策行不通。該政策不但不符合日本的利益,也阻擋不了中國的發展和強大。作為搬不走的近鄰,兩國唯有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才能“共存共榮”。

  中國高度重視發展中日關係,儘管中日關係歷經風雨,但中方這一基本方針始終沒有改變。今年5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成功訪問日本。中日在其他領域也加強了合作與交流。明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訪問日本。展望未來,中日關係將迎來發展的新階段。

  二、中國掌握南海形勢主動權

  中國掌握南海形勢主動權,南海形勢繼續保持趨穩向好的勢頭,並將按照中國的節奏平穩向前推進。今年標誌性事件有三。中國和東盟形成了“南海行為準則”單一磋商文本草案並在3年內完成案文磋商;中國與東盟首次舉行聯合軍演;中國和菲律賓就海上油氣聯合勘探和開發合作達成共識。

  這三件大事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是為南海定規矩劃底線,為確保南海成為和平之海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彰顯中國與東盟戰略互信;三是將把鄧小平有關“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思想付諸實踐,為把南海建設成為合作之海創造條件,進而為南海乃至整個東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發展奠定基礎。

  除了打著“航行自由”的幌子,炫耀武力,製造軍事緊張之外,美國已經失去操控南海局勢的“抓手”。過去美國政府挑撥離間,讓有些國家誤以為可以借重美國等國家域外力量,將南海爭端國際化,以迫使中國接受其聲索立場。經過幾年博弈,南海聲索國認識到,引入美國等外部勢力,不但解決不了南海爭端,反而危害自身的利益,南海問題解決還要靠南海沿岸國家自己。

  近來,美國又在不同場合妄言中國在南海搞“軍事化”。事實上,島礁建設在南海地區是普遍現象。美國企圖利用這個問題在中國與南海聲索家之間打進楔子,美國的願望顯然是落空了。中國與相關國家努力促成了該問題的降溫。

  圍繞南海問題,中國與美國展開了多輪博弈,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成功降低了南海問題的溫度,挫敗了美國的企圖,贏得了勝利。中國有信心,也有能力和手段,推動南海形勢繼續向著和平與發展方向不斷前行,把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和合作之海。

  三、中印關係進入共同發展的新時期

  4月,習近平主席同印度總理莫迪在武漢舉行的非正式會晤,標誌兩國關係進入共同發展的新時期。中印關係轉圜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在去年9月廈門金磚國家峰會,兩國領導人達成的政治共識,為兩國關係發展指明了方向。此後,中國外交高層接連訪印做工作,增信釋疑。印度新任外交秘書上任25天便來華訪問,向中方傳遞印度調整對華政策的資訊。

  總結兩國關係起伏延宕,特別是洞朗事件,印度朝野上下形成重要的戰略共識。

  首先,維護邊界和平與安寧是發展中印關係的先決條件。洞朗事件最終通過外交手段得到和平解決,說明增加互信、有效管控分歧的重要性。

  其次,中國崛起是印度的機遇而不是威脅。中國目前的經濟體量是印度的五倍,中印不在同一個方陣。印度承擔不起“制衡”中國的角色。印度當務之急是如何充分利用中國的崛起,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實現印度的強國之夢。

  最後,中印是夥伴而不是對手。中印關係的意義超越雙邊範疇,對地區乃至世界均具有重要影響。中印在全球治理、貿易、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共同點遠遠大於分歧。只有中印攜起手來,亞洲世紀才會真正到來。

  從根本上說,印度調整對華政策是從對抗回歸“戰略自主”原則,回歸中印友好、共同發展的正道。

  環視四周,中國周邊關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穩定,不但改善了中國的戰略處境,也為實現兩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當然,這不等於萬事大吉。我們還需保持憂患意識,不斷開創周邊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原資深外交官、駐外大使

  (來源:大公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