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電影進入“粉絲經濟”時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04 11:02:47


 
  對於自己的電影《小時代》系列被冠上“粉絲電影”的名頭,郭敬明很不以為然:“這太狹窄了!”而面對自己的新作《後會無期》是否也是一部“粉絲電影”的追問,韓寒不置可否:“是不是‘粉絲電影’真的不重要,只要是好電影就行了,我也在努力朝這個方向奮鬥。”《我就是我》片方同樣極力否認自己的作品是一部“粉絲電影”,儘管該片的快男標簽和粉絲痕跡明晰到無法回避。

  拍“粉絲電影”不一定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但大家都清楚,“粉絲電影”並非救市良藥,它們不過是看似捷徑的一種“跑偏”——在電影市場這個大賽場裡,“粉絲電影”有自己獨享的遊戲規則。無論是以“快男”之名向粉絲預售票房,還是郭敬明、韓寒明裡暗裡較勁兒,歸根結底,大家盯上的都是支持自己偶像的廣大粉絲。

  韓寒微博粉絲3700萬,郭敬明是3200萬。互聯網時代,取得成功的前提是你擁有的粉絲量。這可能是互聯網時代帶給我們的困惑:從周傑倫的《不能說的秘密》到王力宏的《戀愛通告》,再到楊幂的《孤島驚魂》、韓庚的《大武生》、五月天的《五月天追夢3DNA》,內容乏善可陳,口碑參差不齊,但似乎只要有足夠的粉絲,玩什麼都能玩得風生水起。質量好不好、製作是否精良、演繹是否用心,對於目標粉絲來說,這些統統不是問題,在這個消費行為背後只有一個原因:我喜歡。

  專業導演還在堅持過去從電影學院學來的藝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市場和觀眾卻選擇了《爸爸去哪兒》、《小時代》這樣新語境和新表達方式的電影。這讓很多電影人一頭霧水,不知道電影的未來在哪裡。作為新的行業現象,“粉絲電影”已經超越了傳統電影行業的正常邏輯,並且正在刷新我們對於電影的定義,電影不再是一種在各種藝術門類裡面相對通俗又非常高大上的藝術形式,而是變成一種大眾娛樂影像產品,而過去中國電影市場靠“高投入、高產出”盈利的所謂“大片鐵律”正在分崩離析。

  粉絲要什麼,我就給什麼。《小時代》系列一開始,郭敬明就給他的粉絲們定義了這是一部“來自未來的爆炸”的電影,他就是拍給年輕人看的,他非常自信確定年輕人要什麼,那些奢侈品情結、光鮮亮麗的外表、畫外音敘述體的憂傷、放肆狂妄的揮霍生命,甚至是柔美到喜歡穿鬥篷的花樣美男,都是粉絲們能夠在大銀幕上享受到的福利。這是粉絲和偶像之間的默契,但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粉絲消費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無度性”。

  膚淺的青春、偶像劇的路數、MV式的唯美,華麗的視覺展示背後是故事的蒼白。有網友稱“粉絲電影=腦殘電影”,粉絲電影背後的狂熱與分裂也有目共睹:有粉絲去電影院連看五六次偶像電影的極端行為,也有粉絲群體製作大量花邊小禮物號召路人支持電影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