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傳統文化:在文化原鄉築牢文化自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10 02:11:04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近年來,中國發展令世界矚目,支撐古老中國騏驥一躍的,有道路選擇、有理論引領、有制度優勢,也有文化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著深厚的文化自信。人民日報評論版從2月7日起連續推出“於傳統中築牢文化自信”系列評論三篇,與讀者一起思考中國傳統文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人民日報評論部:向我們的文化傳統致敬

  向我們的文化傳統致敬,我們以包容與創新的氣質走向未來。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過去的也是未來的。以絲綢之路為例,它不僅是一條通商道路,也是一條文化紐帶。唐代的長安城,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人的國際性城市;明代初期鄭和七下西洋,船隊帶回“麒麟”(非洲長頸鹿),南京城萬人空巷一睹真容。今天,“一帶一路”打開築夢空間,“人類命運共同體”勾畫宏大願景,同樣體現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認識與創新發展。有學者把中華文化比作“一個有著強大向心力的漩渦”,不斷與周邊各個地方各種文化相融相生,最終形成一個極其豐富而巨大的“時空存在”,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創造力。

  人民日報評論部:用歷史滋養“新的時間”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傳統的箭,說到底是射向未來的。“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用歷史的、發展的、辯證的思維和眼光來傳承發展,才能不斷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正考父三命而俯”的故事,告誡領導幹部要嚴以用權、嚴以律己;以王國維的“治學三境界”,勉勵黨員幹部學習理論也要有這三種境界……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文章中,俯拾即是、信手拈來的用典,正是對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典型。

  人民日報評論部:文化建設要多些“歷史耐心”

  今天的文化建設,需要多一些“歷史耐心”。讓今天的文化成為明天的傳統,這是必須的胸襟和氣度。面對市場經濟大潮,面對網絡世界的洪流,要耐得住寂寞、穩得住心神,不為一時之利而動搖、不為一時之譽而急躁。如果沒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文化定力,沒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文化追求,怎麼能沉澱出新的經典,讓後人如我們今天吟咏唐宋名篇一樣,沉醉於我們的創造?如果不能向炫富競奢的浮誇說“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說“不”、向見利忘義的陋行說“不”,又如何打開我們的精神世界,涵養出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魂有定所、行有依歸的核心價值?丟掉了深刻的思考、放棄了社會的責任、喪失了自己的個性,即便收獲盆滿鉢滿,也終究是一陣風就能吹走。

  (來源: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