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保護好長城建築,挖掘好長城精神
http://www.CRNTT.com   2019-11-01 15:07:54


  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據新華網報道,萬里長城,巍然屹立,始終在國人心中占據特殊地位。“然而多年來,由於風雨侵蝕、遊客增加、人為破壞等原因,在長為6259.6公里的人工墻體中,保存較好的部分占比不足10%……長城保護現狀堪憂。”從事長城保護研究30餘年的中國長城學會常務副會長董耀會在正在進行中的中國長城文化學術研討會上表示。

  為了保護好長城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守護好這個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中國長城文化學術研討會10月29日至31日在八達嶺長城腳下的北京市延慶區召開,專家學者共話長城保護與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等議題,提出不僅要保護好、修繕好長城建築,更要挖掘好、闡釋好長城精神。

  對大多數人而言,印象中的長城雄偉巍峨、綿亘蜿蜒,如同遊客在八達嶺、居庸關、山海關看到的一個樣。事實上,多處長城淹沒在少有人問津的地方,特別是一些荒居野外的古長城,正在等待修繕和保護。

  “根據國家文物局此前發布的長城資源調查成果,明長城全長8851.8公里。其中在長為6259.6公里的人工墻體中,目前保存較好的為513.5公里、保存一般的為1104.4公里、保存較差的為1494.7公里、保存差的為1185.4公里,已消失的為1961.6公里。消失的比例為30%。”董耀會說,近年來這一現狀並未得到扭轉。

  在修繕保護長城建築方面,古建專家劉大可提出要對土長城進行優先修繕。“土城墻最易損壞、目前研究成果數量最少、保護成果和效果也甚微,修繕工作宜加快進行。”

  董耀會提出,在長城修繕過程中,應當堅持最大程度保護長城的本體存量、最大限度地保留長城承載的歷史信息、最大限度提高工程施工質量這三個基本原則。

  談及長城文化、長城精神的挖掘,業內專家表示,對於長城的保護不能僅僅局限於建築層面,更要關注生活在長城空間和時間中的一代代的人,關注遊客的情感交流,認識到長城在文化傳承方面的功能,重視對長城文化內涵的闡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