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絡流傳當媽新標準 半數媽自認不合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1 14:22:46  


  中評社北京10月21日電/近日,武漢徐女士讀二年級的孩子的一項家庭作業是,收集近10種不同的樹葉,配上文字說明,做成創意小報。徐女士為此頗為苦惱,“我帶著孩子花了兩天時間到處搜集這些樹葉,又熬夜進行電腦設計。現如今當媽可真不容易!”

  《楚天都市報》報道,徐女士的感嘆反映出當下年輕媽媽們的心聲。網上流傳著一則“當媽新標準”:下得了菜場,上得了課堂;做得了蛋糕,講得了故事;教得了奧數,講得了語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報;懂得了琴棋,會得了書畫;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點;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出創意,搞得了活動;掙得了學費,付得了消費。有人將其形象地稱之為“十八得了超級媽”。

  武漢也有不少“超級媽媽”,她們都經歷過什麼?“十八得了”真的可以當成育兒“新標準”嗎?

  親歷親為 陪著孩子上課煉成“超級媽”

  前日下午,省圖書館,田女士陪著兒子來借閱書籍。“以前孩子年齡小,我們課外只讓他學學跆拳道、繪畫之類,純屬培養興趣。現在他上四年級了,再過兩年就要面臨‘小升初’,開始培訓奧數和英語。”她說,自己本來對奧數一竅不通,但為了孩子,她經常陪他聽課,“這樣回家後可以輔導他做作業。”以前她看到英語單詞就發怵,現在也天天陪著兒子練習英語。

  “掙得了學費,付得了消費”,也讓很多家長產生共鳴。李女士和丈夫經營著一家工藝品店,年收入15萬元左右,兒子上小學六年,花了近30萬元。“上學選最好的學校,培優主科都不能落下。為了讓他多見見世面,每年暑假都帶他出去旅遊。”她說,為了孩子“跟上時代”,她在教育投入方面可謂“不惜血本”。

  做小報、想創意、搞活動,更是媽媽們經常碰到的問題。孩子上二年級的王女士,是學校家委會成員,她說,學校組織運動會、秋游等活動時,她都要請假協助老師。老師給孩子布置的手工創意作業,她也沒少花心思,比如用石頭做玩偶、用廢舊品製作小服裝等。

  “十八得了”中,媽媽們大多都會幾條,但要做到樣樣在行,並非易事。兩天來,記者隨機採訪了20位武漢媽媽,半數以上認為自己“不合格”。

  武漢小學學生家長李梅(化名)說,“十八得了”是陪伴孩子學習、成長的肺腑之言,也是許多現代媽媽的真實寫照。“這些要求都是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會碰到的,盡職盡責的媽媽肯定都希望成為孩子的驕傲,幫助孩子順利完成各種任務。”她說,她的孩子剛上一年級,儘管自己現在還達不到“新標準”,但會努力成為這樣的“超級媽媽”。

  南湖第一小學學生家長張女士說,孩子一年年長大,如果不從小教育好,將來很難補救。“現在多數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家長肯定要付出更多心血、下更大功夫。”“在育兒方面,我很愧疚,也十分佩服那些‘超級媽媽’。”武漢某企業高管王女士說,她平時工作忙、應酬多,孩子主要由爺爺奶奶照顧。“鍋碗瓢盆的事我做得很少,陪伴孩子的時間也不多,只能盡可能多地讚揚鼓勵他一下。”

  田女士的兒子在中山路小學紫都分校上學。她說,“十八得了”她確實沒有精力全部做到,不過,如果孩子平時有什麼需要,她都會盡力去做。“有一次老師讓家長買三本書給孩子讀,我們住在白沙洲,跑了光穀三家書店都沒買到,最後只能到漢口去買。”

  不過,也有家長對“十八得了”不以為然。家住小東門的陳先生說:“家長為什麼一定要是萬能的呢?這個標準只能說明,時下一些家長過於焦慮,不太理性,就像‘孩奴’一樣,為了孩子而失去了自我價值。”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