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古今輝映的“世遺”之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23 13:11:21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日前,鼓浪嶼與可可西裡正式獲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引發人們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關注。而第四十一屆“世界遺產大會”舉辦地——波蘭的克拉科夫市,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提起波蘭,多數人會想到華沙,這座歷經戰火洗禮、體現波蘭人民不屈反抗精神的首都,對克拉科夫卻感到陌生,為何由它來舉辦“世界遺產大會”?其實,克拉科夫是第一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波蘭城市,是一座原汁原味的“世界文化遺產”之城,也是一座宜居的現代之城,兼具古典與現代的魅力,值得我們去探究,去體會。

  克拉科夫歷史悠久,榮光璀璨。早在11世紀皮亞斯特王朝統一波蘭時,它就被立為首都。文藝復興時期,波蘭已發展成為歐洲東部最繁華強大的國家,克拉科夫也隨之成為該地區最大的文化與貿易中心。15世紀,波蘭進入歷史全盛期,克拉科夫隨之成為全波蘭第一個全面開放對歐洲猶太人經商政策的城市,與布拉格和維也納並稱當時的歐洲三大文化中心。

  16世紀中期,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二世與鄰國立陶宛合併成立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由於國土北擴,克拉科夫作為首都地理位置過於偏南,因此在1609年,齊格蒙特三世國王遷都至華沙。雖然不再是首都的克拉科夫發展遭遇停滯,但也在隨後數次亡國與複國的循環中幸免於難,成為波蘭少數“完全沒有被戰爭摧毀的地方”之一。這裡有波蘭最古老的教堂、雅蓋隆王朝的宮殿、歐洲最大的中世紀廣場以及培養過哥白尼的歐洲古老大學。這些都是波蘭輝煌的歷史象徵,也是波蘭政府如今努力打造的城市名片。

  克拉科夫古城風光怡人,歷史底蘊豐富。進入老城區,最吸引人目光的就是維斯瓦河畔高地的華麗建築群——瓦維爾城堡,這是古波蘭歷代國王的宮殿,保存得非常完整,四周築有古堡式圍墻,內部建築兼具古羅馬與文藝復興等時期的風格特點。毗鄰城堡的瓦維爾教堂是波蘭舉行國王加冕的地方,歷史上多名君主和“大人物”也安葬於此,如保羅二世教皇、著名詩人密茨凱維奇、民族英雄畢蘇茨基等人的靈柩也安放在這裡。

  老城中心的中央廣場始建於文藝復興時期,是歐洲最大的古代集市廣場。廣場東北角是聖瑪利亞大教堂,始建於1355年,堪稱波蘭哥特式建築典範,據稱是歐洲最大的紅磚教堂,從14世紀至今,每隔一小時就會有一名號手在高塔上吹響號角進行報時。在老城,隨處可見歷史名人雕塑、馬車與古書店,使人遠離現代社會的喧嘩,仿佛漫步在中世紀的古城。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之城,克拉科夫的城市現代化建設與古城規劃和諧統一,大大提升了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老城被拔地而起的新城包裹在中間,汽車禁止入內,人們只有乘坐馬車才能在古城穿行。一路走來,從現代化到古羅馬風格的建築矗立路旁,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雖然這樣的規劃增加了新城區的交通壓力,但也使得克拉科夫老城作為中世紀歐洲首都城市的樣板得以完整保存。

  不同於一些古城,克拉科夫老城在當下不僅作為旅遊資源存在,原有的古建築,如藝術館、政府機構、大學校區等至今仍然發揮著城市公共資源的現實功效。每當波蘭傳統節日到來時,城中心廣場與紡織會館仍然繼續承擔古老的民間集市功能,這種傳統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人們踴躍參與,不但烘托了節日氣氛,也自然而然地向遊客們傳遞出波蘭的傳統文化魅力。

  可以說,克拉科夫人生活、工作、居住在新城,聚會、休閑、娛樂在老城,歷史街區與現代化都市和諧共存,或許這才是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城市的真正魅力。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