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文明的軌跡2》哥大教授講述三星堆 
http://www.CRNTT.com   2018-03-23 16:06:39


  中評社北京3月23日電/“有些記憶被鐫刻在石頭上,我們都是這些記憶的繼承者,並盡可能地看顧好這些遺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古人的啟示傳到未來……”近日,BBC推出9集紀錄片《文明的軌跡2》(Civilisations),此片橫跨六大洲31國,史詩般地講述超過500件藝術品的故事。作為中國古老文明代表性的三星堆青銅人頭像、青銅面具等10餘件文物,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藝術珍寶一同驚艶亮相,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

  《文明的軌跡2》貫徹多元主義原則

  英國廣播公司BBC於1969年推出了13集電視紀錄片《文明的軌跡》(Civilisation),探討自羅馬帝國淪亡至工業革命及其後的西歐文明發展歷程。這部紀錄片由著名藝術歷史學家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爵士擔任編劇與主持。劇組耗時兩年、跨越13個國家,走訪100多座城市拍攝。全篇包含《九死一生》、《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英雄藝術家》、《理性的微笑》等總計13集。

  在歐洲偉大里程碑的動人畫面和克拉克爵士引人入勝的講述中,影片探索了自羅馬帝國淪亡至工業革命及其後的西歐文明發展歷程。這部片子一經推出,就被稱為最具有雄心的紀錄片,而這種透過藝術、音樂來呈現歷史觀點的做法,成為日後無數紀錄片看齊並努力超越的標杆。

  《文明的軌跡》以西方視覺藝術為主要討論內容,拍攝地集中在西歐國家,全部由肯尼斯·克拉克主講。由於內容選擇上的偏頗,製作方在命名時還曾特意加了一個小標題“肯尼斯·克拉克的個人見解”。時隔49年之後,《文明的軌跡2》橫空出世。作為姊妹篇,高清畫質的《文明的軌跡2》擁有了更廣泛的視野,涵蓋歐洲、美洲、非洲和亞洲文明,在製作內容的選擇上則貫徹了多元主義的原則,探索人類創造的起源與發展並講述各文明間的相互影響,以及藝術家如何描繪自然世界與人類形態。

  三位致力於普及藝術的公共學者擔任了《文明的軌跡2》的主講人,他們分別是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教授西蒙·沙馬(Simon Schama)、劍橋大學的古典學教授瑪麗·比爾德(Mary Beard)和尼日利亞裔英國歷史學家大衛·奧路索加(David Olusoga),他們從各自的領域出發,以不同的視角和觀點講述文明的軌跡。

  在9集紀錄片中,西蒙·沙馬擔任了5集的主持人,帶領觀眾從舊石器時代的洞穴繪畫到當代藝術家基弗的工作室,其餘兩位則各自擔任2集的主講。大衛·奧路索加深入其擅長的帝國與軍事史領域,闡述全球文明的關係以及文明的進程。瑪麗·比爾德是古典學界傑出的公眾人物,她為觀眾們帶來了藝術及其宗教方面的思考。除了古希臘與羅馬之外,比爾德還涉獵了中國、印度和墨西哥題材的藝術故事,僅在她出鏡的前20分鐘裡,就出現在了墨西哥、中國、埃及等不同大洲的5個國家。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