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藍翔副校長率師生赴河南與校長岳父鬥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18 09:23:36


 
  發家史:夫妻自任老師白手起家

  從某種程度上說,榮蘭祥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他以前是河南虞城一個初中未畢業的農民,上世紀80年代初離開老家,前往鄭州學習油漆和沙發製作技術。

  1986年榮蘭祥經人介紹與孔素英相識結婚。孔素英說,雖然榮蘭祥家裡是地主成分,家庭貧窮,但她看中他聰明靈活,能吃苦,會做事。“結婚時他身無分文,連我們結婚的新衣服都是我親手做的。”孔素英稱。

  孔素英表示,榮蘭祥確有一種生意人的嗅覺。由於自己會油漆,媳婦學過縫紉,榮蘭祥就想到濟南去開培訓班。1986年兩人向孔素英的父親借了500元錢來到濟南。他們找遍了全市的學校,最終在濟南57中找到培訓學校的場地。

  與公開資料顯示的1984年不同,孔素英告訴南都記者,天橋職業技術培訓學校(藍翔技校的前身)成立的時間是1986年。兩人租了57中的數間教室,專業只有兩個:油漆、沙發製作和縫紉。油漆和沙發製作是榮蘭祥教,縫紉課老師就是孔素英。頭一年因為招不到學生,兩人還承包了學校的食堂,一邊做飯,一邊招生。

  生源漸漸多起來後,天橋職業技術培訓學校開到了濟南寶華街,多加了一個專業———摩托車培訓班,一個當時很時髦的專業。

  改革開放初期,技術培訓有大量生源基礎———農業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後產生的農村富餘勞動力。一部分農民開始產生了進城務工的意識,加之城鎮化的建設,學生越來越多。孔素英說她也越來越辛苦,既要給學生上課,還要養育孩子。她多次挺著懷孕8個月的肚子上課,上完課還自編教材,再拿到印刷廠去印。但彼時再辛苦,看到逐漸成長的學校,她也會感到欣慰。

  1989年左右,是藍翔技校發展進程中的重要節點,彼時,恰逢部隊搞“三產”熱潮,天橋職業技術培訓學校被部隊收購,榮蘭祥由學校的法定代表人變更為學校的實際管理者,法定代表人是部隊的一名官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