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4日電/自今年2月份開始,每月第三個星期天下午3點,深圳中心書城南區大台階上就會準時上演一場精彩的唇槍舌戰——這就是深圳市政協今年精心打造的“委員議事廳”。
《深圳特區報》報道。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完善協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委員議事廳”通過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市民群眾共同對同一民生熱點問題的“講”、“議”“評”,在傳播理性聲音的同時,也在公共空間搭建起全新的一個多維度的協商議政平台。這一帶有首創性質的協商民主形式,運行8個月來,為深圳的協商民主實踐作出了大量有益的嘗試,也為市政協走出有特色、有成效的群眾路線作出了積極探索。
把協商議政“搬”到公共空間
“委員議事廳”為委員、專家和市民協商議事提供有序參與平台,傳播理性聲音,引領城市協商文化發展
“政協工作應該深深扎根於群眾和社會之中,做黨委政府溝通社會的通道,做集中和反映群眾訴求的橋梁。”在今年年初市政協五屆六次會議上,市政協主席王穗明在作常委會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今年的政協工作,要在往年基礎上努力創造新的平台。
事實上,去年下半年開始,市政協主席班子就多次開會,研究、討論如何創新政協履職方式,提升履職成效。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市政協領導班子敲定,在今年2月份開始,推出全新的、扎根群眾和社會的協商議政平台——“委員議事廳”。記者了解到,市政協黨組和主席班子在半年多的時間裡,針對“委員議事廳”聽取匯報、研究問題不下4次。“委員議事廳”的“總策劃”王穗明更是場場過問準備情況、到現場仔細聆聽、觀察,有時還現場回答觀眾的提問,並對以後的議事廳活動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意見。在這樣慎重其事和精益求精的追求中,從今年2月“委員議事廳”驚艶亮相至今,8場議事場場贏得滿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