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河南山村僅剩4名老人 曾是“世外桃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29 09:00:36


 
  70歲的喬進舉老人說,自己1976年從麥秸坪遷到山下時,村裡還有120多畝地,130多口人,山上風調雨順,也算是“世外桃源”。

  他說,清道光年間,一戶姓董的人家就開始在麥秸坪墾荒。後來董家搬走,附近夾溝村的喬石頭因輸了遺產官司,一家三口遷到這裡,搭起草房,開墾梯田。

  麥秸坪地處高處,降水足,土壤又是耐旱的紅壤,無論旱澇,都能保住口糧,那時山下戰亂頻繁,自然有姑娘嫁上山。改革開放後,山裡交通不便,副業發展不起來,村民收入提不上去,才慢慢沒落。

  20多年間,100多名村民離開麥秸坪。每年農歷二月初、“十來陰”,遷出的村民會回到山上掃墓,也有搬出去的老村民,要求死後在麥秸坪村祖墳裡下葬。

  可山裡的人,仍想著出去。譚敏權說,兩個兒子娶媳婦,每個都得花幾萬元,小閨女念師範,去年才畢業,還沒找到工作。現在下山買一處宅基地得十幾萬元,在大城市買個房子得幾十萬元——沒有餘錢,也就搬不下去。

  鄉土記憶是否就此終結

  據報道,從2000年到2010年,中國10年間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在紀錄片《遺失麥秸坪》導演、安徽大學畢業生萬方看來,麥秸坪從興盛到衰亡,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相比被遺棄的村舍、農田,他更擔心,村落的消失,一段鄉土記憶是否就此終結;人本是聚群而居,對於堅守在村裡的、“被現代化遺棄”的村民,政府是否應給予相應的救助?

  在偃師本地論壇裡,麥秸坪從未被遺忘;今年4月份,《遺失麥秸坪》獲得2014年全球華語大學生影視節提名獎,媒體的報道又把大山深處的村莊推到輿論場上,也有人慕名登山探訪。

  但裴花玉的山上生活,仍沒什麼變化,只是老伴喬套的病,一直在加重,“萬方去年來拍紀錄片時,他還能自己挪動兩步,現在一點都不能動了。”

  (來源:《河南商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