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慈禧文化水平有限 世間流傳書畫多為代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14 11:49:49


 
  第一,從書法與繪畫的技能、技巧上分析。在中國,書法、繪畫都需要基本的技能技巧,故有“書畫同源”之說。既然慈禧太后的文字書法未達精諳之妙,其繪畫不大可能有精湛造詣。第二,從慈禧太后書畫的數量上分析。《清稗類鈔》稱她“喜作大字,用丈餘庫臘箋,書‘龍’‘虎’‘松’‘鶴’等字,歲多至數百幅”。這麼大數量的書法作品,已屆老年且身體並不強健的慈禧太后恐怕難以獨自完成。第三,從慈禧太后的身高體形以及撰書繪畫所需付出的體力體能上分析。卡爾說她1903年“見太后方持其如椽之筆,瀕濡其毫端於一大硯台中。既見墨色已濃淡得中,遂振筆疾書,一揮而就。全字長可四英尺,作‘福’‘壽’等字樣,筆力絕勁,不作一毫巾幗氣”。但從清宮保留下來的老照片來看,慈禧太后並不算高,1.60米左右。一位身材不高、年已68歲老人的體能,怎能支持她揮動如椽大筆,振筆疾書橫寬“四英尺”的大字?第四,從慈禧太后繪畫的形式及風格上分析。徐珂記載她並不擅長用筆端正、力求形似的工筆畫,其繪畫風格為寫意。然而,目前我們看到鈐有“慈禧皇太后禦筆之寶”的各種畫作,卻恰是用筆工整謹嚴、細膩逼真、線條流暢的工筆畫,而不是縱筆揮灑、墨彩飛揚的寫意畫。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繪畫風格差異。第五,早已有人指出慈禧太后的書畫有捉刀代筆者。徐珂指出,她於“萬幾之暇,輒畫扇及立幅以賜大臣。患不能給,乃覓代筆二人。一為歸安姚彥侍方伯之嫂,一為雲南繆中書嘉玉之妹(即繆嘉蕙)”。繆嘉蕙多次指出,慈禧太后曾親選18名最優秀的畫家,“他們惟一的職責就是為慈禧作畫。這些畫師被分為三組,每組每月為她作畫十天。”太后“在這些畫上蓋上自己的名章,再請翰林院的翰林們附上幾句相關的詩,每當宮裡舉行宴會時,她就把這些畫贈送與人,好像這些畫都是她自己畫的”。

  上述史料充分證明,現在世間流傳鈐有“慈禧皇太后禦筆之寶”印章的諸多繪畫作品,以及“福”“壽”“龍”“虎”等大字立軸或對聯等,是他人代筆、代書的捉刀偽作。

  既然慈禧太后的文化素養不高,其書法繪畫水平亦處於初學者階段,為什麼前引各種著述卻多有溢美之詞呢?筆者認為,有些著述的作者是慈禧太后家族的後人或有較為特殊的接觸,難免帶有個人感情色彩;有些著述並非嚴肅的學術著作;有些著述的作者可能並未見過慈禧太后手書的真跡,看到的都是鈐有“慈禧皇太后禦筆之寶”的代筆之作。

  筆者在此指出慈禧太后的文化學養並不太高,主要是希望讓大家認識一個真實的她。慈禧太后與清廷的其他後妃相比,仍屬文化學養與綜合素質較高的佼佼者。

  (來源:《中國文化報》 作者:王開璽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