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樣的觀點,胡彥斌的態度是,“欣賞你的人他一定會欣賞你,那不懂你的人他可能這輩子都不會來聽你的歌。”
而《我是歌手》就作為“歌聲”的傳播介質而言,宣傳效果絕對非同凡響,正因為影響力驚人,才能發現“耳緣”的重要性。胡彥斌的音樂風格和歌曲演繹方式,在沒有得到相當部分人的認可的同時,亦同時獲得了許多青睞者,這是“耳緣”的另一面。這些新鮮血液打破了原先已趨於恒定的歌迷範圍,還踴躍表達聽後感,熱情地給建議,足以令胡彥斌感到不虛此行。“《我是歌手》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它可以瞬間讓很多人聽到你的音樂,快速找到你音樂的知音,喜歡你的人,他就會馬上喜歡你。它會讓我瞬間唱了一首歌之後,微博裡有無數人對我音樂的讚揚、批評以及意見。我覺得非常好,很寶貴。你做一件事情可以得到這些資訊,而這可能是做別的事情所得不到的。”
優勢和劣勢都是太能改編 胡彥斌:做幕後好爽,控制每一個音符
至於優勢和劣勢。
胡彥斌把兩者都歸結在“改編”之上。優勢,是太能改;劣勢,也是太能改。“我的優勢也是我的劣勢,就是這樣,所有的事情都是雙刃劍,就你太會改了!其實改歌有風險,所以不是那麼多人願意改。因為你是在顛覆經典,你是在顛覆別人的習慣,你永遠是右手拿筷子,你要他左手拿筷子怎麼可以?”
這和製作一張個人專輯的情況完全不同。《歌手》上演唱的非即時原創曲目,而是現有曲目,許多歌出自經典,而改編經典,本身就是一道關卡。出於安全考慮,歌手們會巧妙地進行“小手術”,不敢大動刀,因為這無異於打破觀眾原有的收聽經驗和習慣。因此擅於改編的胡彥斌,在這裡可能不如去參加原創音樂大賽來得痛快。人們需要時間接受新事物,如果它本質不差,在時空允許的條件下會得到更客觀的評價和判斷,寬容度也會隨時間慢慢打開。這一點,胡彥斌自己想得很清楚,但他仍然堅持有個人風格的改編,“因為我覺得這才是我來這個舞台的價值跟意義,這是我的誠意,我帶著自己的想法和誠意來這個舞台上,去改編歌曲,我玩的開心。其實你在台上看五分鐘,我們下面做一個星期,那些地方是大家看不到的,但是沒關係,我樂在其中。我做音樂,選擇這個職業就是這樣的,覺得做幕後好爽,因為我可以去控制每一個音符,那是我的一種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