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北京潘家園:鬼市和淘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03 08:42:37  


  中評社香港8月3日電/提起北京潘家園,如今全世界只要對中國古代藝術品稍有興趣的人,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鬼市和淘客

  潘家園舊貨市場位於東三環潘家園橋西側,1995年之前,這裡已經形成了人稱“鬼市”的非法文物交易市場。1995年,借助拍賣公司將文物公開上市的東風,有關部門解放思想,在潘家園街道南邊的空地上用帆布搭建了臨時帳篷,然後讓街面上的“孤魂野鬼”們退街進場,半收半掩、半合法半非法地將一些文物摻雜在古玩舊貨中公開買賣。再往後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發展,特別是新《文物法》的頒布,市場不斷擴大,條件越來越好,進場人數與資金每年也逐年遞增。

  今天的潘家園,已順理成章地坐上了中國內地古玩集散地的頭把交椅。每到開放日,來自世界各地的“淘客”們晃動著不同膚色的手,在地攤上挑來揀去、討價還價,寒來暑往、樂此不疲。

  潘家園舊貨市場經營的商品主要有五大類:字畫、陶瓷、青銅器、金銀珠寶器、竹木牙骨器等。這些真真假假的古玩商品,流通渠道主要是由兩類人的經營活動構成。一類相當於批發商,道上人稱“大爺”,這些人是中國古玩市場的源頭和始作俑者。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不會在市場上公開露面,基本上是一些見不得陽光的盜墓賊或文物制假者。這部分人行蹤詭秘,風險性大,但在藝術品市場流通鏈上,與那些直接進市場經營買賣的下線比,他們的經濟收入卻顯得偏低。

  第二類人綽號“二爺”,風險最小、掙錢最多,他們是古玩市場的直接銷售者。這部分人群多是農村的農民和小城鎮裡的無業人員。記者留意觀察,在北京的古玩市場,攤主們以河南、安徽、江西和福建四省的農民居多。市場流通的對象在品種上各有側重:河南人主要經營青銅器、玉器以及鈞窑、汝窑、磁州窑等北方的瓷器;安徽、江西人主要經營元明清三代的青花、釉裡紅瓷器;福建人除開賣當地土窑仿燒的景德鎮各代青花瓷之外,多經營建窑黑瓷與土龍泉瓷器。文物商販中也有其它省份的人,如:賣新疆玉和俄羅斯玉的新疆人、賣老玉的東北人、賣唐卡和銀器的西藏人、賣彩陶的甘肅回民、賣唐三彩的陝西人、賣紅山玉的內蒙古人,還有啥都賣的山西人,等等。

  在“二爺”中,北京本地人主要開古玩店,有少量過去的老玩家也會將一些自家淘汰的東西臨時租一個攤位賣賣。別看這裡大多數攤主土裡土氣、連報紙都讀不轉,見到你又是點頭哈腰又是哥呀姐呀爺呀的亂叫喚,可一個個腰纏萬貫,眼珠子賊精,只要你一張嘴,就能把你看得透心兒穿。掏出你的錢包不說,待你剛一轉身離去,他就會跟隔壁左右的攤主們擠眉弄眼,並由此及彼大講“燒包”的故事。所謂“燒包”,顧名思義就是燒錢的主子,是文物販子們對那些眼睛拙、信心足的淘寶者的“尊稱”,北京本地人則多稱此類為“棒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