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醫患矛盾血色升級 同仁醫院診室自備辣椒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02 15:07:17


  中評社北京11月2日電/“診室備有辣椒水”,“調解室椅子固定”,在醫患矛盾頻發背景下,跳出公立醫院密集門診日程,選擇自由執業的知名醫師在增多。

  《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100多位身穿白大褂的醫務人員,在一座孫中山雕像下無聲集結,現場打出的橫幅上寫著,“沉痛哀悼溫嶺遇害同仁”。上海中山醫院“巴林特小組”成員,和他們短暫離崗的同事,一起默哀了三分鐘。

  10月31日上午,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王雲傑的追悼會舉行。自25日事發起,當地官方不斷通報這起傷醫事件進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要求高度重視因醫患矛盾引發的暴力事件。

  默哀結束後,一位女醫生淚流滿面。她握住上海中山醫院醫務處副處長楊震的手說,“謝謝”。楊震在微博賬號“快樂是一棵樹”上說:我們表達哀傷,我們呼喚正義。

  相似的場面令楊震記憶猶新。一年多前哈爾濱醫生王浩遇害後,在中山醫院緊急組織的巴林特小組心理討論中,一位研究生尚未畢業的女住院醫向大家哭訴,她的室友聽到消息,難過地躲在被窩裡哭了一夜。

  2009年9月這家上海著名的三甲醫院引進“巴林特小組(Balint Groups)”。每兩周活動一次。20世紀50年代匈牙利精神分析師米歇爾.巴林特創建了這種訓練全科醫師處理醫患關係的方法,它假設“潛意識在每個人心裡,不僅是在病人那裡”。

  越來越能直接感受的醫患糾紛,究竟到了何種程度?曾連續五年在上海市衛計委負責醫患糾紛調節的孫梅對記者說:到上海任何一家二級醫院坐上一天,肯定會遇到醫患糾紛。原衛生部2012年統計顯示,全國共發生惡性傷醫案件11起,造成35人傷亡,其中死亡7人,受傷28人。而2013年見諸報道的傷醫案件已有20起。10月下旬連續發生3起醫療暴力事件。

  “診室備有辣椒水”

  在醫患調解室裡,連熱水瓶都不能放。經驗還告訴他,甚至手表、手機等稍微值錢些的物什,也不能帶進去。

  溫嶺“10.25”傷醫事件發生之後,從同屬於台州的黃岩,到相鄰的上海,乃至更遠的地方,無數的醫務工作者表達了他們的哀悼和聲援。

  案件發生第五天,巴林特小組活動的主題是“醫路的愛與哀愁”。楊震對未來並不樂觀,他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醫患糾紛一望無際”,但“我們必須到達彼岸”。

  深圳市一名70後牙科醫生,將微信頭像換成了一團漆黑。他在微信群裡對初中同學們說,溫嶺傷醫事件,比去年3月哈醫大王浩案更“令人發指”。他覺得包括王雲傑在內,醫生和醫院都是無辜的。

  孫梅當年分工負責上海普陀區的有關工作,她遇到過最厲害的一次糾紛,48位家屬一起前來。而創下上海之最的,是某次100多個家屬圍堵華山醫院。

  糾紛頻發,醫院不得不加強防護。孫梅回憶,當年醫院裡普遍專設一個談話室用於醫患溝通,在這個特殊的房間裡,連熱水瓶都不能放,以防激動的家屬隨手抄家夥傷人。

  楊震感覺現在的情況有過之無不及。談話室裡椅子必須是固定的,也不能吸煙——只要一點火消防設施就會自動啟動。經驗還告訴他,甚至手表、手機等稍微值錢些的物什,也不能帶進這個房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