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聖誕節在中國:“奢侈”過後現溫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5 17:59:50


  中評社香港12月25日電/平安夜,北京的白領薛洋還在加班,她收到的唯一聖誕元素禮物就是朋友送的“平安果”,而去年,她獨自在香港花5萬元狂購了一番。“今年和朋友一起吃蘋果,心里更踏實、溫馨。”她說。

  新華社消息,今年28歲的薛洋在一家大型國企做翻譯,她說自己對聖誕節的熱情經歷了一個拋物線似的軌跡:從互送聖誕賀卡、蘋果、參加聖誕晚會到赴港購物,最後又回歸到了吃平安果的平淡。

  和薛洋有同樣經歷的人不在少數。隨著中央“八項規定”政策實施一年來營造的社會節儉、樸素風氣,以及聖誕節被越來越多中國人所熟知,人們對聖誕節的熱情和消費正在漸趨理性。

  近日,中國內地一家媒體做的一份聖誕調查顯示,48%的人感覺聖誕氛圍變淡,30.6%的人感覺沒有變淡,另有21.4%的人稱沒感覺。

  24日晚,記者在山西省會太原市多個商圈走訪發現:出租車不堵了、奢侈品沒有狂銷、組團赴港遊不熱乎、禮品市場遇冷……聖誕節變“淡”了。

  多年來,聖誕節在中國主要是年輕人的狂歡,更有很多年輕人專程赴港去體驗平安夜的聖誕氣氛,順便借打折之機,購物、旅遊一番。然而,今年赴港組團遊也冷了下來。

  山西康輝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梁彩虹表示,今年平安夜赴港的團費由去年的2500元左右漲到5000元以上,普通老百姓的消費理念更加理性。“坐上半天,也等不來一個遊客,今年平安夜一個團也沒出。很多想赴港的人選擇了個人遊,那樣比較划算。”

  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朱小健說,聖誕節發展到現在,中國年輕人過聖誕節逐漸趨向理性,更多的是把聖誕節作為一個放鬆、快樂、交流的由頭,這是與國家的社會狀況和生活水準相關的。

  “洋節就是被商家炒作火熱的,隨著人們消費趨於理性,過聖誕節的熱情也會回歸平淡。”朱小健說,中國人在以包容心態接納西方文化的同時,更應增加民族感情和文化自覺,關注自己的民族文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