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抗戰時期 大師們在李莊的艱苦歲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16 00:52:01


1941年中研院成立13年在李莊留下合影。(中評社 林谷隆攝)
  中評社宜賓5月16日電(記者 林谷隆)海峽兩岸記者參與由四川省政府台灣辦公室和新聞辦聯合舉辦的2015“重走四川抗戰大後方”聯合採訪活動14日來到四川宜賓市李莊小鎮,中評社記者走訪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所長、北京大學代理校長傅斯年在李莊的舊居“桂花拗”,見證一代史學大師在鄉野林間為知識份了留下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的風範。也走訪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李莊的舊居“月亮田”及中國營造學社舊址,瞭解梁林在艱困中為中國建築保存的貢獻。

  《走進李莊》作家學者岱峻說,史語所初到李莊栗峰山莊時,傅斯年還兼任中研院代理總幹事,需經常在重慶處理院務。1941年12月,因高血壓辭去代理總幹事的傅斯年攜家人來到李莊,與史語所的同仁們一起度過了一段艱苦而難忘的時光。

  岱峻提到,中研院史語所1940年內遷到四川李莊栗峰山莊後,傅斯年還設置圖書館收藏20萬冊說,當時是中國最完整的圖書館,保存了寶貴的文獻書籍,也保證了民族文化的延續也讓李莊也因此被譽為“中國文化的折射點、民族精神的涵養地”。


  岱峻還提到,有一次南溪第三區區長張官周、李莊鎮長楊君惠宴請傅斯年吃飯,飯菜擺上,他總是先站起來,走到到轎夫桌上,看看飯菜是不是一樣,如果不一樣,他馬上就走,一點情面都不留。

  1945年抗戰勝利後,胡適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當時胡在美國,職務暫由傅斯年代理,傅整天在重慶、南京、北平等地來回奔波穿梭,後來也離開李莊回到南京,最後隨著中研院史語所遷到北京,1950年死在台灣大學校長任上。

  岱峻強調,2007年,現任台灣中研院副院長、史語所第10任所長王汎森曾在他的帶領下回到李莊鎮栗峰山莊。

  至於梁思成和林徽因居住過的舊居,岱峻說,他第一次走進李莊是在2005年,當時他應《南方周報》的邀請來到李莊,他走到裡徘徊,看到這兩間屋已經成了雞舍,一群雞自由的覓食。走到被梁思成譽為“頗足傲於當世之作”的文昌廟“螺旋殿”,守門員告訴他,雖然門票僅有5毛錢,但是一年賣不到一千張門票,說明這一段歷史並未被世人所注意。

  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在李莊生活了6年(1939-1945),居住舊址位於鎮西1公里外上壩村的月亮田,努力持續經營中國營造學社,但梁家在此度過了一段極其艱苦的時光。

  岱峻表示,梁思成和林徽因但就是在這樣的境況下,在李莊鄉下的兩間小屋裡,開始了中國第一部《中國建築史》的編寫工作,林徽因帶病承擔了該書全部書稿的校閱和補充工作,並執筆寫了書中第七章五代、宋、遼、金部分。1944年夏,《中國建築史》終於完成,這部著作後來在美國出版,享譽世界。

  由四川省政府台灣辦公室和新聞辦聯合舉辦的2015海峽兩岸記者“重走四川抗戰大後方”聯合採訪活動,由四川省委台辦副巡視員楊志學擔任活動總負責人、兩岸媒體20位記者擔任團員在10日起至17日,安排走訪四川前往成都、雅安、樂山、宜賓、自貢等地,採訪建川博物館川軍抗戰館、成都人民公園“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樂西公路、新津機場、華西壩內遷“五校”舊址、宜賓江安國立劇專及李莊古鎮抗戰文化、樂山戰時故宮、自貢鹽業博物館等。中評社記者林谷隆全程隨團採訪報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