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重走四川抗戰大後方了解中國人的堅忍與艱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20 00:19:34


成都人民公園“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中評社 林谷隆攝)
  中評社台中5月20日電(記者 林谷隆後續報道)海峽兩岸記者參與由四川省政府台灣辦公室和新聞辦聯合舉辦的2015“重走四川抗戰大後方”聯合採訪活動17日在成都落下帷幕。中評社記者經由8天深入採訪後,總結四川在8年抗戰中,除川軍出川禦侮外,還有還有“交通聯繫”、“文化維繫”、“經濟救國”、“教育保育”、“反攻基地”等重大意義,更是影響中華民族不畏日寇,在艱苦環境中奮力抵抗的重要支撐。

  這一趟“重走四川抗戰大後方”,四川省台辦期望藉由兩岸媒體的報道,喚起兩岸民眾對於對日抗戰艱苦歲月的重新記憶,讓世世代代的中國人了解,中國是在如何在日寇的鐵蹄下,在艱困的環境中,堅忍不拔、屹立不搖,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延續。

  2015海峽兩岸記者“重走四川抗戰大後方”聯合採訪從10日成都開展,一路上行經雅安、樂山、宜賓、自貢等地,最後一站回到成都人民公園“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經由8天深入採訪後,兩岸媒體記者站在紀念碑前,別有一番感觸。這一路的採訪打破了以往的認知,對於抗日戰爭中,中國危在旦夕的命運,以及四川大後方在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竟然是如此了解不夠透徹。

  對日抗戰8年也是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8年,日寇從盧溝橋事件後襲捲中國半壁江山,大批難民逃往西南,四川雖然沒遭到戰火洗禮,但川軍已經決定要出川,趕赴前線禦敵,據統計軍隊建制完成出川和應徵入伍補充兵員的川人人數總和約350萬人,人數之龐大有“無川不成軍”之說,這便是抗戰中四川在“川軍出川禦侮”上扮演的角色。誠如李宗仁將軍在回憶錄中所言:“抗日八年,川軍的犧牲相當大,抗日衛國之功,殊不可沒”。

  在對日抗爭中,除了川軍在戰場上留下無法抹滅的巨大貢獻外,四川在八年抗戰中對於整個中國的影響,還有“交通聯繫”、“文化維繫”、“經濟救國”、“教育保育”、“反攻基地”等重大意義,更是影響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在艱苦環境中奮力抵抗的重要支撐。

  交通聯繫,8年抗戰期間,四川共徵用了500萬民工,修公路、造輪船、修機場和各種軍事交通工程,開闢了金沙江航線,溝通川滇水道,向北修築同甘肅、新疆的線路,建立與蘇聯的連接;向南修築通往東南亞的線路,建立與越南、緬甸的連接。其中主要有川滇公路、樂西公路、西祥公路,連接滇緬公路;甘川公路、康青公路,連接西南與西北國際通道。四川人民付出極大代價修築的抗戰生命線,正如《樂西公路》編輯主任羅明剛告訴兩岸記者,抗戰艱苦環境中修築樂西公路,被稱為“血肉築成的長路”,有力地支援了抗戰物資的輸送,對抗戰的勝利起了積極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