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重慶發現大片漢代崖墓 兩大天神“附體”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03 15:10:45


資料圖:古代伏羲女媧圖。
  記者日前從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獲悉,該院經過兩個月的搶救性挖掘,共清理因暴露而存在被盜掘的風險的崖墓3座,出土有畫像石棺、陶棺等葬具,以及隨葬品近100件/套。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人員介紹,該墓群地處重慶江津區長江北岸,共包含崖墓20餘座,圍繞山體呈一列分布,坐北朝南、視野開闊。因有墓葬暴露而存在被盜掘的風險。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後,發掘工作於去年11月啟動。考古人員發現,墓室被盜擾嚴重,陶棺殘片及隨葬品四處散落,在墓室後部正中可見有陶棺1具。
  
  考古人員介紹,三座崖墓均為長墓道、多重門框的單室崖墓,由墓道、墓門、甬道、墓室等4部分組成。1號墓,墓室平面呈長方形,後部及右側部可見有連通的小龕,或為二次開鑿;後半部右側可見有石棺一具,棺蓋已被打開,側立於棺身左側;棺身方向與墓向相同,內部淤土已滿,未見人骨。
  
  石棺上可見有豐富的畫像,其中,棺蓋為四葉柿蒂紋;棺身前端為雙闕,後端為鳳鳥,左側為車馬出行,右側為伏羲女媧。墓室左側壁殘留有棺床1座,應為崖棺的殘跡。3號墓墓室結構相對複雜,除長方形墓室外,還可見有側龕、壁龕、灶、排水溝等。

  考古人員還發現了江津區境內的第二例畫像石棺,畫像以升天為主題,形象生動、主旨明確,是這一時期民間信仰在喪葬行為中的具體反映。
  
  長江江津段是連接重慶、瀘州兩大文化中心的重要廊道,伴隨著近年來考古工作的逐漸增多,該區域先後清理了多處漢代墓群,本次發掘的白坪村墓群崖墓數量多、排列有序,應是一處經過布局的家族墓地,石棺與崖棺同處一墓也是同室合葬的例證,對認識與研究東漢家族制度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