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成都工匠熬50噸糯米修復西昌古城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19 12:46:58


昨日,西昌,工人支起大鍋熬制糯米漿。
   
  早在約1500年前,我國古代建築工人就發明了糯米灰漿,它耐久性好,粘接強度高、防滲性好,被廣泛用於工程建築中。600多歲的西昌古城墻修復,也使用了糯米灰漿。
  
  該工程技術負責人介紹,修完不到一公里的古城墻,預計要用掉50噸糯米。
  
  第一步:熬粥
  
  每天10口大鍋不熄火
  
  修復城墻需50噸糯米
  
  昨日上午,在西昌古城墻修復現場,10口大鐵鍋冒著滾滾熱氣,吸引了眾多路人的注意力,爐灶下面燃燒著熊熊大火。酷熱的火爐旁,幾名工人滿頭大汗,不時用鐵鏟攪動著鍋裡的米,周圍時而飄出稀飯的香味。
  
  “這不是普通的稀飯,熬的都是糯米,準備和石灰混合成糯米灰漿,用來修復古城墻的。”工人們向圍觀的市民解釋。
  
  陳軍是四川開禧建築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的技術負責人,他在現場進行著指導,按照古法,100斤水加5斤糯米,糯米都是市場價格最貴的,“好的糯米粘性強,質量才可以保證。”
  
  現年63歲的談壽雲是熬糯米的工人之一,他負責5口大鍋,每天早上五六點就開始工作,“通常情況下,熬第一鍋生火慢,需要大約5個小時,之後的每鍋大約需要3個小時。”久而久之, 談壽雲從糯米的顔色和粘稠度就知道起鍋的精準時間。記者看到,這些熬出來的糯米粥,比稀飯還要粘稠。
  
  陳軍介紹,每天4名工人兩班倒,10口大鍋不熄火,日均熬制六七十鍋“糯米粥”,目前已經熬了2個月。陳軍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修復這段不到一千米的古城墻,預計整個工程需要50噸糯米。
  
  第二步:砌磚
  
  糯米+石灰代替水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