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重慶火燒痕跡大溪文化墓葬出土 墓主蜷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22 16:10:51


被火燒過的大溪文化墓葬。
 
  這次,考古專家們不僅使用了多旋翼無人機拍攝遺址周邊環境、人骨現場鑒定等全面收集和記錄考古信息,還對整體切割保存較好的大溪文化墓葬進行了實驗室考古。

  為何有火燒痕跡還是個謎

  在遺址裡200餘座大溪文化墓葬中,有一座圓形的墓葬顯得格外不同,在墓主人遺骸靠近墓底部分,有一片泛著紅色的土面。

  代玉彪說,經過仔細的現場發掘和對土層以及骸骨的鑒定,他們發現,這片墓底的泥土和墓主人的遺骸有被火焚燒過的痕跡。

  過去,考古工作者們並沒有發現過大溪文化墓葬有火燒的習俗,為什麼這座墓葬會出現這樣的特例呢,難道是因為墓主人身份特殊?

  代玉彪說,在這座圓形墓坑中並沒有發現任何隨葬品,墓主人的入葬姿勢也無特殊之處,因此,其身份應該與其他墓葬的主人一樣。而且如果火燒是當時大溪人的喪葬習俗,不會單單只有這座墓葬才會出現紅色土面和火燒跡象。目前,只能初步推斷,墓主人並不是正常死亡,也就是說,其可能是因為患有某種疾病而死,因此當時的大溪人才對遺體進行了火燒的特殊處理方式。

  但謎底究竟是什麼?還有待進一步考古發掘和研究。

  他們用什麼工具打制了珠飾?

  在一般的大溪文化墓葬中,除了陶制的隨葬品之外,就近取材,用蚌殼製作的飾物也是常見的隨葬品,可在巫山縣大水田遺址兩座墓葬中,考古工作者們卻發現了數百顆罕見的黑色板岩珠飾。

  代玉彪說,它們被發現的位置,都在墓主人的頭頸部或手腕附近。

  這些黑色板岩珠飾大多與綠豆一般大,高約兩毫米,中間有小孔,呈扁圓形的圓柱體狀,體現出了大溪文化先民高超的工藝加工水平。

  代玉彪說,處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大溪人,究竟是用什麼工具打制了這些珠飾,又是用什麼工具鑽孔洞,目前還不得而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