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貴州:25縣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06 14:21:46


  中評社北京11月6日電/限制不合理的城鎮化開發、關停部分嚴重污染的工礦企業、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產業……貴州25個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縣(市),將通過建立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制度,落實生態發展與環境保護責任,全力構建長江、珠江“兩江”上游生態屏障。

  國家發改委去年8月印發《關於建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的通知》,今年7月,貴州省發改委率先將9個縣納入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制度。9月中旬,貴州又新增16個縣市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至此,貴州有25個縣(市)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占縣域數量的28%。

  “這25個縣(市)全部為國家級貧困縣或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區縣,經濟實力較弱,但地處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區位重要,亟須通過綠色發展,構建起兩江上游的生態屏障。”貴州省發改委總規劃師張美鈞說。

  作為第一批納入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縣的貴州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結合本縣石漠化治理和脫貧攻堅等實際,於今年4月制定了涉及國民經濟4個門類11大類的產業准入負面清單。

  “我們對縣域內15度及25度以上的農業種植、河流網箱養魚進行了限制類規定,先後關停五峰水泥、恒華矽業等8家高污染企業,投入3000萬元建設城鎮污水處理廠。”紫雲縣發改局局長冷健說,下一步將圍繞生態功能區定位,著力發展綠色農業和生態旅遊業。

  因持續退耕還林(竹)每年少向長江排放400多萬噸泥沙的貴州赤水市,今年9月份確定為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後,緊緊圍繞“山上竹、石上草(金釵石斛)、林下雞(烏骨雞)”生態產業和世界丹霞地貌等旅遊資源,加緊制定“重環境保護、輕資源開發”的產業准入負面清單。

  赤水市發改局局長袁中海說:“作為烏蒙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區縣,將赤水調整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限制不合理、高強度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開發,加強環境保護和管理,增強水源涵養、減少水土流失,既有利於赤水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更有助於保護長江母親河。”

  為讓25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在綠色發展上有壓力和動力,在國家發改委指導下,貴州省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各地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包括產業負面清單落實情況)的監督考核力度,同時引導各縣在不損害生態系統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發展旅遊、農林牧產品加工和觀光休閑農業,重點支持生態環境建設項目。

  張美鈞表示,貴州下一步還將探索多渠道生態補償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圍繞產業負面清單將資金投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綠色產業等領域,逐步建立政府引導、市場推進、社會參與的生態補償和生態建設投融資機制,讓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走得穩、落得實、出成效。

  據了解,貴州省9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已制定了涉及農林牧漁、采礦業、製造業、房地產4大門類15個產業的負面清單,對煤炭開採、黑色金屬礦采等11個產業進行了限制,並對非金屬礦采選、造紙及紙製品等7類產業進行了禁止。其餘16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將於明年6月左右制定完畢。

  (來源:新華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