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高校挖人大戰催生職業跳槽教授:謀官又謀房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31 10:40:34


  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高校教師跳槽,這事兒有點像某些人離婚,越離越不珍惜,越來越沒感情。”西部一所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導師,無奈地如此比喻身邊一些大學教師的頻繁跳槽。

  在數千公里外,東北一所高校的長江學者張龍(化名),正在上演“離婚再婚秀”。每隔三五年,他就換一所院校,最近一次跳槽,校方支付給他6000萬元科研經費,上一位東家投入的2000萬元科研經費就此閑置,圍繞他組建的科研團隊也被迫解散。

  這位教授在40多歲時評上長江學者,如今已是第三次跳槽。

  毋庸置疑,高校間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動,整體上確能促進人才成長、有利於智力資源的優化組合、充分發揮作用。但與此同時,一些高校間出現的人才非正常流動,打起“挖人大戰”,消極作用也越來越不可忽視。像張龍這樣的“職業跳槽教授”,正是高校“挖人大戰”消極作用的縮影。

  蜻蜓點水、狡兔三窟

  “職業跳槽教授”逐利、謀官而動

  “這樣的人就是鑽制度空子,讓國家資源流入自己腰包。”東北一所985高校的人事處處長告訴記者,“職業跳槽教授”大致分兩類:“蜻蜓點水”型和“狡兔三窟”型。

  蜻蜓點水:一個聘期換一個單位,每所學校待三五年。“聘期一結束,立馬大抬身價,如果學校不給錢,就跳走了。你要說他違法違規,從法律上他沒問題。可你要說他沒造成傷害,怎麼可能呢?”湖南一所地方院校的人事處處長向記者坦言,“蜻蜓點水”型的教授最讓人頭疼。此類教授往往資歷較深、學術水平不錯,有廣泛的社會關係,會趁著五年聘期期滿、商量續約時開出天價條件,不滿足就跳槽。

  “這些人很聰明,跳到一個單位可以迅速適應,拿項目、出論文。但是我們發現,他們的科研成果往往是重複性、短期性的,自己履歷漂亮了,學校的學科建設、人才梯隊培養似乎都和他們無關。”上述人事處處長說,學校如今已經被“跳怕了”,甚至不敢對某一位教師進行長期的大量投資,“錢花下去,聘期一到人跑了,怎麼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