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天津銀行分行現23億騙局:劇情宛如大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18 16:14:24


 
  所幸的是,20億元存款騙局被識破,可根據警方調查結果,卻有一筆3億元的存款已被這一騙術高超、分工明確、配合緊密的詐騙團夥悄然轉出。

  法庭上,身帶鐐銬的四個人從右至左,謝天負責找錢,他先是聯繫到廣發銀行北京分行3億元資金;張承康以天津銀行副行長的身份,尋找貸款企業——山東德州樺超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樺超化工”);崔世林負責偽造公章、印鑒;畢業不滿一年的女大學生韓林林一人分飾二角,扮演天津銀行與合眾資管人員。

  有了資金,有了企業,可樺超化工的經營和資產狀況達不到貸款標準。這一騙局最為關鍵的是,如何讓資金從“金主”進入到企業的賬戶,為中間人帶來巨額的收益。於是,這四人聯袂設計、上演了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騙局。

  兩次的詐騙手法如出一轍,案發地均是天津銀行濟南分行,因為這是其最佳的資金“出口”。在庭審中,對外自稱是天津銀行濟南分行副行長的張承康稱,“當時銀行給我辦了工資卡,還有工牌。我也誤認為自己是銀行員工。”在最終的法庭判決中,張被認定為“與天津銀行濟南分行有業務往來的中介人員”。他在天津銀行一面以“高管”身份蒙騙存款機構,一面能夠拿到存款機構的印鑒、公章進行偽造、詐騙銀行。

  可是,作為“金主”的廣發銀行與作為“出口”的天津銀行之間並無同業存款合作,而且同業間存款利率又低又不算業績,銀行也往往沒有動力拆借。

  作為職業的“資金掮客”,這當然難不倒謝天、張承康等人。根據法庭審理結果,他們先是找到了與廣發銀行、天津銀行都有同業存款業務的江蘇銀行南京下關支行以及合眾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眾資管”)的相關人員,以高額回報為誘餌架設起一條資金的“通道”。

  合眾人壽2016年年報“未決訴訟”中披露了這筆3億元的流向——先是“廣發銀行、江蘇銀行與合眾資管三方簽訂了2014專戶92號《委托資產管理合同》……合眾資管2014年5月27日接受廣發北分投資指令,將3億元投資於江蘇銀行南京下關支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爾後,江蘇銀行又與合眾資管等簽訂了2014專戶82號《委托資產管理及托管合同》,合眾資管同一天又“將3億元投資於天津銀行濟南分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3%”。

  當時,一年期銀行同業存款公開市場價是年利率5.5%,為何“金主”廣發銀行和作為“通道”的江蘇銀行卻選擇年利率只有3%、3.3%的一般性存款呢?經法庭調查得知,原來二者分別與資金使用者——樺超化工另外簽有協議。

  根據一份由廣發銀行為托管人、民生證券公司為管理人、樺超石化為委托人的《民生證券理財22號定向資產管理計劃資產管理合同》,廣發銀行收取樺超石化托管費1100多萬元;江蘇銀行也與樺超化工簽訂了一份《投行高端財務顧問協議》,收取了企業170多萬元顧問費,獲得了一筆額外收益。

  如是繞過重重阻礙,一條為金融詐騙為目的資金通道架設完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