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被害紅軍烈士遺骸83年後重見天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19 14:50:08


廣州中山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系的學生在整理遺骸並記錄數據。
 
  據了解,發現烈士遺骸的酒海井,位於灌陽縣新圩鎮下立灣屯201省道西側,是地下河的一處地面口子。井口直徑約2米,四周均為天生青石,因其口小肚大形似當地盛酒的容器酒海而得名。開始打撈後不久,勘探工作就因為井下地質情況複雜、布滿淤泥和石塊而受阻。此後,當地採取抽水、阻水、分流等一系列措施,降低井內水位,從而開展了清淤工作。9月12日上午,清淤工作終於出現突破,工人在井底發現多塊骸骨,此後打撈工作開始朝著精細化方向發展。截至9月17日,現場已挖掘出20具遺骸。經現場專家判斷,犧牲時的年齡大約在15歲至25歲之間,都是青壯年。

  與此同時,來自廣州中山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系的專家學者還發現,此次被打撈上來的遺骸有被繩索捆綁,甚至被綁石頭的痕跡。現場工人也在距離井底一米左右的井壁上,發現了腐爛的黑色繩索痕跡,與史料記載的“紅軍士兵被捆綁後沉井”一致。

  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根據史料記載,當時被推進井裡犧牲的紅軍大約有一百名,因此仍會堅持繼續打撈。

  百名重傷員遭沉井

  親歷者口述確認地點

  灌陽縣委史志辦史秋瑩主任向北青報記者介紹了當年的歷史。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紅軍長征途經灌陽,打算跨過湘江、突破蔣介石設置的第四道封鎖線,其中紅三軍團第五師為了掩護中央縱隊及紅軍後續部隊順利渡過湘江,奉命在灌陽縣新圩阻擊從恭城、賀州趕來的國民黨桂系部隊,戰鬥異常慘烈。阻擊戰過程中,紅五師在當地下立灣村蔣氏祠堂設立了臨時戰地救護所。戰鬥結束後,因傷員難以轉移,紅五師將100多名重傷員托付給了當地村民照看。不料被後來返回的土豪劣紳報告了消息,100多名年輕的紅軍戰士被當地武裝力量剝光衣服,再用棕繩捆綁後抬到了酒海井邊,然後全部推入井中。

  史秋瑩介紹,這段歷史除了當地的史料中有記載外,還得到了當年親歷此事的老紅軍證實。1986年,灌陽縣委史志辦曾找到當時年過八旬的老紅軍劉來保。據老人介紹,1934年他因為當地村民的掩護,僥幸躲過一劫,卻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戰友被一個個推入井裡。

  史秋瑩稱,劉來保過世後,灌陽縣境內已經沒有在世的紅軍老兵,此次被打撈上來的烈士遺骸,也因年代久遠,無法考證每個人的身份。只能確定,沉睡在酒海井裡的這100多位英魂,都屬於當年的紅五師。

  (來源:《北京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