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銀發族“觸網”越來越潮:自制表情問候親朋
http://www.CRNTT.com   2018-04-26 14:54:38


 
  “這反映出這一群體的情感需求——他們得到的社會情感支持少而單一,更容易感到社會疏離和情感隔離。”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雲鬆說,新媒體能夠滿足中老年人在獲取資訊、參與社會、增進情感三方面的需求,容易讓他們對線上生活產生滿足感和依賴感。

  正因如此,一些老人甚至有點“上癮”。在河南漯河,一位六旬老人為在“微信運動”上獲得更多點贊,每天走路幾小時,雙腿酸脹還要堅持,引起家人擔心。在北京大興,一位阿姨凌晨用唱歌APP錄歌,甚至把村委會暫時不用的音響拉到家裡,與鄉親鬧出許多不快。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教授張開分析,出現這種現象,一是由於老人們渴望交流,渴望被關注;二是缺乏自我管理意識,尤其是對使用新媒體時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缺乏認識。對此,需要提高中老年群體的媒介和信息素養,引導他們會用、用好新媒體。

  新騙局難辨難防

  七成受訪者受騙後未尋幫助“10G全國通用流量包任性送!我搶到1024M!”有媒體報道,山西一位市民在微信群看到信息後,點開鏈接,按照提示把鏈接分享到其他群裡。本以為能領取免費流量,結果不僅沒有等到流量,還“抽中”了一個運費數百元的“獎品”。

  報告顯示,贈送手機流量、免費領紅包和優惠打折團購商品是中老年人最容易受騙的信息類型。但他們維權的意識和能力並不強,近七成受訪者表示發覺受騙後不尋求幫助。

  “不安全”是很多人最大的擔憂。李英的愛人有網上理財的習慣,平時也用手機支付,他特別留意網絡詐騙方面的報道,讓自己“多長個心眼兒”。他說,“有一次我在微信上掃了一個二維碼,人家發給我一個紅包,我讓我兒子看了一下,他說沒有問題我才接收。”

  中老年人也是網絡謠言的“重災區”。“快看!這三種東西要少吃”“一個老教授的忠告,看完多活十年”“剛出的事,看了的人都嚇一跳”……2017年網絡辟謠平台處理的謠言文章涉及健康養生、奇聞趣事、食品安全類文章占比最大,這些恰好是中老年人常看的內容。似是而非的內容配上“標題黨”,擾亂了中老年人的判斷。

  陳雲鬆說,長期以來,中老年人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權威媒體,信任度高;面對新媒體,他們也習慣性“照單全收”。國外心理學專家臨床測試發現,信任感存在代際差異,中老年人對騙局的識破能力更低。

  一些技術性障礙,從根本上影響了中老年人使用新媒體的體驗。

  “我都不敢在我爺爺的電腦上用網銀了。”在北京中關村工作的鄭馨宜說,她70多歲的爺爺會用電腦、手機,但不會用殺毒軟件,流氓程序和垃圾插件防不勝防。

  北京大學互聯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田麗指出,新應用、新產品發展快,中老年人接受慢,即使手把手教,問題還會層出不窮。同時,老年機目前並不普及,且主要是從屏幕和聲音兩個角度考慮受眾需求,中老年群體在管理系統、應用軟件上的很多特殊需求很難滿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