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上海開出623張垃圾分類整改單
http://www.CRNTT.com   2019-07-02 12:08:09


 
  哼著“上海灘”學分類

  用小程序查垃圾種類

  朱慧玲、柏兆年夫婦住在寶山區高境鎮殷高路21弄小區,60多歲的老兩口,從2017年開始學著垃圾分類,如今已經得心應手。

  柏兆年從部隊轉業,用朱阿姨的話講,“平時話不多”,仍保留著軍人的那份豪氣,就連學習垃圾分類,聽的都是“上海灘”的曲調。“紙巾,幹垃圾,不管多濕它都是幹垃圾;瓜子皮,濕垃圾,不管多幹它都是濕垃圾。豬能吃的,是濕垃圾,易腐爛的能夠粉碎的;豬不吃的,你不懂的,只要無害統統丟幹垃圾……”

  柏兆年說,這種有意思的短視頻存在手機裡,平時拿出來放一放,聽多了,對垃圾分類就有了概念。

  朱慧玲還展示了一個微信小程序“垃圾分類小助理”,能查詢常見垃圾的種類。輸入“面膜”顯示是幹垃圾;輸入“奶茶”,顯示“珍珠是濕垃圾,奶茶杯和塑料蓋都是幹垃圾”。

  垃圾分類不能急

  “從粗到細”慢慢來

  垃圾分類是一個從粗到細的過程。朱阿姨介紹,剛開始學分類的時候,生活中常見的垃圾大概分明白就可以了,比如“能吃的就是濕垃圾,不能吃的就是幹垃圾。塑料瓶、金屬、報紙都能回收,而過期的藥品、壞掉的燈管、充電電池就是有害垃圾”。

  朱阿姨家裡面積不大,50多平方米的空間內放置了兩個垃圾桶:幹垃圾桶放在客廳,濕垃圾桶放在廚房。從早上到下午,朱阿姨細數家裡產生的垃圾:“早上喝了一盒低糖的統一綠茶,包裝扔在了幹垃圾桶;還有一些餐巾紙、碎紙頭、不能用的塑料袋。”“濕垃圾桶裡是香蕉皮、桃子皮、中午吃剩的蝦殼、魚骨頭、摘除的菜葉子。”

  擔起“樓組長”責任

  發揮“志願者”餘熱

  隨著“定時定點”投放制度在上海廣泛推進,朱阿姨作為“樓組長”,經常與樓棟的20多戶居民走動,這次拿著“定時定點告知書”,敲開了大家的門。

  “開始有幾戶居民不願意分,嫌麻煩,或者不相信能分好。”朱阿姨說,“我就跟他們講分類的重要性。”

  靠著這種熟悉的鄰里關係,幾戶居民態度軟化,願意試著做分類,並在“告知書”上簽了字。

  朱阿姨夫婦倆更是主動申請做了志願者。“垃圾分類是一件好事,更是一件難事,希望能發揮‘餘熱’,多盡一份力。”

  (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