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少女照顧癱瘓媽媽 笑容成母女間唯一語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8 16:35:55  


  中評社北京10月28日電/9歲那年,爸爸在山上幹活不幸摔斷頸椎意外過世。2011年冬天,華妃嫦的母親摔傷了,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從這時開始,靠著每個月300塊錢的低保費和親戚的接濟,華妃嫦一個人擔起了一個家庭。

  《羊城晚報》報道,10月21日,小姑娘華妃嫦度過了自己13歲的生日。這一天,她的日記本上只寫了短短的一句話:“今天,是我的生日,可我好不開心。”

  一個2000年出生、才13歲的小女孩,可能在自己生日的這一天,都會有很多不開心:生日蛋糕太甜,沒有收到心儀的禮物,爸爸媽媽要上班沒能帶自己去慶祝……但是,華妃嫦的不開心,真的要比這些沉重許多。

  華妃嫦出生在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頓崗鎮寶溪村寶二組的一戶貧困農家,7歲那年,奶奶成了第一個離開家的親人;9歲那年,爸爸在山上幹活不幸摔斷頸椎意外過世。這個家裡,只剩下了年少華妃嫦,還有身患小兒麻痹,行動、語言都不便的媽媽。

  但生活並沒對這個已經搖搖欲墜的家庭罷手。2011年冬天,華妃嫦的母親摔傷了,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從這時開始,靠著每個月300塊錢的低保費和親戚的接濟,小姑娘華妃嫦讀書、照顧母親、操持家務,一個人擔起了一個家庭。

  日子很苦、很難,起起落落間總還能走得下去,華妃嫦的不開心不全是因為這個。她有自己的心事,有不能說的寂寞,有著比同齡的少女更多的成長煩惱。

  11歲時就擔起一個家

  初次見面,華妃嫦像很多小姑娘一樣,沉默、羞澀,流露著膽怯。

  第一次看見她笑,是帶她出門吃飯前。她站在院子門口,回身笑著跟坐在屋前的媽媽揮手說再見;她吃得很少,因為剛參加了學校的舞蹈隊,覺得自己太胖了要減肥;她第一次主動開口提要求,是在給媽媽打包飯菜的時候:“要這個豆子,媽媽愛吃豆子;不要這個魚,魚有刺,媽媽不愛吃魚。”

  其實,華妃嫦很愛笑。她最愛跟媽媽笑。從2011年底,媽媽一個人在家摔傷後,每天只能躺在床上,或者坐在小板凳上。“走路”的方式,就是坐在小板凳上,用手的力量挪著小板凳一點一點在地上拖著移動。那一摔,也讓她基本喪失了語言交流的能力,說話含混,只能發出“咦咦呵呵”的聲音,吐出斷斷續續的單詞。於是,笑容就成了母女間的語言。

  華妃嫦說,自己愛笑,是像爸爸。“以前都是爸爸講笑,我和媽媽在旁邊鼓掌。現在是我講笑,媽媽在旁邊鼓掌。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輪到媽媽講笑。”雖然爸爸不在了,但一家人,都有自己的外號,“爸爸是‘葱’,脾氣最好了。媽媽是‘蒜’,生的時候是辣的,熟的時候是香的。她心情好的時候叫我‘寶貝’,生氣的時候可凶了。我就是‘姜’,最火爆了,就是家裡的‘小霸王’。”

  爸爸是種地的,去世的時候,華妃嫦只有9歲。她說她完全想不起爸爸講笑時的樣子了,“只記得他很嚴肅的樣子。”華妃嫦的媽媽結婚的時候,就有小兒麻痹,走路不是很利索。在她生下華妃嫦後,一直臥病不起,但還可以行動,基本能自理。

  沒人知道2011年的那個冬天,媽媽是怎麼摔倒的。那是五年級的寒假,華妃嫦的表姐帶她出去玩,回到家的時候,媽媽已經摔傷了。“我覺得是我的錯,我真的不該跟表姐出去玩。爸爸他一定很生氣,怪我沒有照顧好媽媽。”說這話的時候,華妃嫦低著頭。

  那時候,本來是住校周末才回家的華妃嫦,變成了走讀生。每天在家和鎮中心小學間六七公里的路上跑兩三回。她每天5點半起床,挑水、生火、做好早飯、中飯;給媽媽穿衣、洗臉、梳頭;自己隨便吃兩口飯,再把給媽媽的中飯擺在桌子上,就急急忙忙去上學。晚上回來,又是做飯、打掃、洗衣服;到晚上八九點鐘,才能開始寫作業。

  每隔兩三天,她就要給媽媽洗一次澡。家裡沒有井,華妃嫦要走很遠去村裡的井裡挑水。“以前只能給她擦擦身子,後來可以抱得動她了,就可以把她抱到衛生間裡洗了。”媽媽大小便,只要華妃嫦在家,都是她抱著媽媽去。每天晚上,她還要給媽媽活動四肢、按摩肌肉。而維持全家生計的,就是每月300元的低保金和親戚們的接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