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名人更應將操守視同生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30 21:33:24


寧財神
  中評社香港6月30日電/大陸知名編劇寧財神吸毒被抓,網民震驚之餘玩起惡搞,如“導演張元攜編劇寧財神、主演黃海波、主題曲演唱者李代沫共同體驗北京監獄生活,打造娛樂圈年度大片《監獄風雲》”。其中的三位,都背負著吸毒罪名。以喜劇起家的做戲者反成了觀眾調侃的對象,現實的張力永遠這麼令人猝不及防。

  美國《僑報》6月27日載文《名人更應將操守視同生命》,文章說,毒品是人類社會的公敵,是文明國家的禁忌,反毒緝毒是國際社會共同的責任。大陸娛樂行業這些公眾人物屢屢觸毒,斯文掃地,必定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縱有萬般理由,社會底線、法律底線是絕不可觸碰的紅線,民眾絕不需要癮君子來當“中國偶像”。然而,名人們一再自甘墮落,除了主觀上道德防線的失守外,也摻雜著客觀的時代因素。

  此次跌落神壇的寧財神是網絡起家的名人代表,也是微博時代的公知。但時代是把雙刃劍,寧財神曾坦言,大規模的網絡段子透支了公眾所有笑點,留給編劇的空間日益縮小。對職業編劇來講,這是一件焦慮的事。於是,創作壓力誘使人放縱,尋求安慰與解脫。

  輪番上演的墮落戲碼表明,焦慮不是寧財神一個人的精神困境。當快速積累的物質財富解放了身體,價值觀的分裂卻造成信仰的真空時,靈與肉的“擰巴”導致人們依賴“下半身”思考。娛樂圈名人作為中國先富群體之一,無疑最早步入消費社會,而消費社會的邏輯正是圍繞人的身體運轉,“黃”與“毒”能滿足身體的欲望,節操不碎一地才怪。

  其實,在批判名人吸毒這件事上,普羅大眾也並不占據道德制高點。廣大看客,包括一些媒體,不是在一波波熱鬧裡滿足了窺私欲,釋放了身體的快感嗎?如果僅當作笑話看,不作抵達心靈深處的反思與引導,社會價值觀依舊是碎裂的、被扭曲的、偏離方向。

  在眾聲喧嘩的年代,靠什麼來守住底線?什麼樣的偶像才能屹立不倒,真正形成榜樣的力量?大陸警方不久前聘請台灣歌手周傑倫為禁毒大使。作為全球華語圈的明星,周傑倫果真擁有彌合價值分歧的超能力嗎?他說自己能做到潔身自好,是有音樂可以減壓,這或許為不少人提供了一種解答。給情緒尋找一個健康的出口,應成為公眾人物的一項修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