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要想轉變西方對中國膚淺看法很困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07 10:37:50


  中評社香港5月7日電/俄羅斯之聲5月5日報道《盧賈寧:中華文明的歷史與現在》,摘要如下:

  世界與中華文明正進行快速接觸。改革開放後,這個國家以飛快的速度向世界開放。而西方也以自然態度接受中國文化,並試圖將這個五千年古國以一種簡單方式想象。說到中國,讓人想起長城、紫禁城和兵馬俑等。

  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習近平試圖改變這種模式,向西方國家提出從簡單到複雜的建議。也就是說一開始是了解中國古代、現代和當今著名“文化品牌”,然而下一階段西方國家要更多了解中國文化深層次要素。對北京來說,這一階段的複雜性類似小學初級班教師面臨的困難。老師應明白向“孩子們”(美國人)解釋,還存在著“成人世界”。也就是說,中華文明要比所有西方國家的文明更古老、複雜和深刻數十倍甚至百倍。值得指出的是,這一任務極其複雜。

  孔子學院項目和其中投入的巨額資金和政治資源,以及其他諸多設計,都是用來在國外宣傳中國形象的。文明戰略已經啟動,何時能帶來實效對中國人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堅信,這種效益終將出現。

  西方國家是否想通過全球化和自由經濟改革全面改變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中華文明精神基礎?他們顯然有這方面考量。可問題在於,西化從表面看儘管已在中國風行,但美國人期待的政治自由化並未出現。 

  可以提前預測,這一過程不會帶來什麼結果,因為美國在“趟同一條河”,這條“河”,蘇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也趟過。當時的蘇聯想把中國人變成“忠於建設蘇維埃共產主義原則”的“國際主義者”。著名漢學家馬里亞文認為,對中國人來說,首先是“社會共性、初始階段的等級制度,然後才是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和個人主義等”。 

  換句話說,意識形態是次要的。中國西化的表象看起來存在,但又似有若無。因為它未曾觸及中國社會的深度層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