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王蒙新解《論語》:中國文化需要超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19 00:25:01


著名當代作家,原文化部部長王蒙(中評社 黃博寧攝)
  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記者 黃博寧)當代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長王蒙的新書《天下歸仁》昨天在京發佈。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教授趙士林、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擔任發佈會嘉賓,三人就論語在當代的意義做出一番解讀。王蒙雖已經年過80,不過言語很接地氣,與年輕人交流沒有隔閡,現場時有笑聲。

  “學而不思則網,思而不學則die。”王蒙這樣解讀《論語》,他說現在的年輕人,只看不消化,就是上網,只思考,不學習,那麼頭腦就是不轉了。再有人問,如何解“父母在,不遠遊”他說,這要與時俱進,現代社會,只要還在地球,就都不算遠遊。

  王蒙說,中國文化在2000多前的春秋戰國就已經成型,因此最需要的是挑戰。五四運動是對中國文化最大的一場挑戰,挑戰以後才發現不能不要,傳統文化“置之死地而後生”。

  王蒙說,孔子的是思想,說到底是講道,理想主義的精神在任何時代都難以實現。好比柏拉圖的理想國、薩特的存在主義都不能完全實現。然而,真善美和向善不能缺少,“忠奸之辯”一直是人心中的一桿秤。

  錢文忠說,中國當代社會的精髓基本源於雍正,與唐宋之中國,漢代的中國氣質上大不相同。重讀論語是重新溯源,淒美追尋的“可遇而不可求”。

  趙士林說,儒家文化的性格是“做好人、做好事”,或者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王蒙是個很入世的人,雖然歷經坎坷,但對論語的解讀仍然在“治國理政”的範疇,流蕩著對生命的真誠。

  王蒙,1934年生人,出生於北京。少時以《青春萬歲》成名,1956年被打成右派,後曾在新疆生活16年,能講流利的維吾爾語,1979年平反。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文化部原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其生活經歷是新中國成立後宏觀歷史的個人縮影。

  《天下歸仁》是王蒙對《論語》的讀書心得和經典解釋轉述,打破了《論語》原有段落的排列,重新編輯組合,根據其內容重新劃分結構,分別予以綜合評述。

  本書主要策劃人顧行軍說,“《論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作,凝結古代聖哲修身明德、體道悟道、天人合一後的智慧結晶。這本書的出版將會引發大眾對中國傳統文化、孔子儒家思想的新一輪關注。同時,如何讓當代青少年積極自願地去了解傳統文化,也是我們在策劃過程中一直思考和探索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