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外國友人,二十多萬南京難民的“守護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15 15:35:31


 
  當時金陵大學歷史系美籍教授貝德士全家正在日本度假,他非但不慶幸自己躲開浩劫,還與家人分別、衝破封鎖只身回到南京。1936-1941年期間,他曾7次訪問日本,代表基督教教會,利用當地資料研究亞洲現狀、日本社會狀況及政府政策動向。從貝德士遺稿可以看出,他在1937年之前就向國際社會發出警告:日本軍國主義必將推進大規模侵略戰爭,當時只有極少數美國學者認識到這一點。

  和貝德士一起留下的,還有美國長老會牧師米爾斯,金陵大學社會學教授史邁士,農藝學教授里格斯,德國西門子公司駐南京辦事處負責人約翰·拉貝,美國聖公會南京德勝教堂牧師約翰·馬吉,美國基督教南京青年會牧師喬治·費奇(又名費吳生),金陵大學鼓樓醫院美籍代院長特里默,醫生威爾遜,德國禮和洋行工程師克勒格爾等。這些西方人在南京生活多年,以“老市民”自居。其中有15人來自美國教會。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北美學生海外布道運動興起,一批年輕的傳教士應此潮流來華,在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任教。這些學者型傳教士自稱“南京幫”,將大半生精力都投入到南京高等教育事業。

  1937年11月,日軍攻陷上海,大舉西進,直逼南京。金陵大學董事會董事長杭立武邀約留下的這些外僑,決定效法上海,成立南京“安全區”,供難民避禍。東至中山路,北至山西路,南至漢中路,西至西康路。這是一塊只有4平方公里的狹長地區,位於南京市西北角。金陵大學(今南京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今南京師範大學),鼓樓醫院,美、德、英、日大使館及許多政府機構、高級公寓、私人洋樓都在安全區範圍內。

  德國人拉貝被選為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杭立武被推為國際委員會總幹事兼安全區主任。後來杭奉命護送朝天宮古物西遷,離開南京,總幹事一職由貝德士繼任。經杭立武推薦,喬治·費奇被國際委員會聘為副總幹事,兼安全區副主任,主持安全區的實際工作。總稽查由約翰·馬吉牧師兼任。安全區為體現人道、中立,去除政權色彩,掛的不是青天白日滿地紅,而是民國初年使用過的五色旗;徽章上畫著黑圈紅十字。大批難民湧向紅十字庇護的區域。到12月16日,難民所已發展為25個,後來居住難民人數達25萬。日軍為使安全區崩潰,百般刁難米煤供應。為養活這幾十萬人,國際委員會成員一方面與日軍談判爭取,一方面偷偷出城購買。貝德士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不再吃面包,和難民一樣喝稀飯,以節約糧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