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55年將帥授銜內幕:毛澤東一句話拒當大元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13 13:50:50


   
  元帥一詞用於官職名稱,源於中國,最早出現在公元前633年的春秋時期。當時是表示對軍隊中資歷、威望和戰功最高者“將帥之長”的一種尊重的稱呼,還不是官職名稱。從南北朝起,元帥逐漸成為戰時統軍征戰的官職名稱。如公元578年的北周宣政元年,宣帝宇文氳任命其叔父宇文盛為“行軍元帥”,率軍作戰。史書中對“帥”的記載,在《左傳·宣公十二年》裡“命為軍帥”和《漢書·趙充國傳》“為人沈勇有大略,少好將帥之節”裡的“帥”,都是指軍隊中的最高級別指揮官,如元帥、統帥。到了隋、唐、五代和宋朝,戰時都開始設置元帥職務,而且按其職權輕重和執掌分工,冠以不同名號,如“天下兵馬元帥”、“兵馬大元帥”、“行軍元帥”、“行營元帥”,其中又有“都元帥”、“元帥”、“副元帥”的等級之分。唐太宗李世民在繼承皇位以前曾擔任過“西討元帥”。到了金朝,戰時設置元帥府,任命不同級別的元帥,專掌征討之事。元朝各道、州,凡有軍旅之事的地方,則設置都元帥府或元帥府、副元帥府,任命不同名號的元帥,掌管當地的行政及軍事大權。明朝,在樞密院之下設置諸翼元帥府,任命元帥、同知元帥等官職,統軍征戰。
  
  元帥一詞用於軍銜稱號,以表示最高軍銜,則始於16世紀中葉的法國軍隊。當時法蘭西二世首次授予4名高級將領以元帥軍銜稱號。至19世紀的拿破侖一世,法國先後有44人被授予元帥軍銜。繼法國之後,元帥軍銜先後被許多國家所採用:16世紀有日爾曼帝國,17世紀有奧地利、俄國,18世紀有英國,19世紀有西班牙、土耳其、意大利、日本,20世紀有蘇聯、中國、波蘭、羅馬尼亞、南斯拉夫、保加利亞、芬蘭、印度、泰國、朝鮮、蒙古、埃及、蘇丹、巴西等國。有的國家將元帥區分為不同等級。元帥級別設置最多的國家是蘇聯,設有蘇聯大元帥、蘇聯元帥、主帥、元帥四級;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的元帥區分為帝國元帥和軍種元帥兩個級別;朝鮮的元帥,區分為元帥和次帥兩級;中華人民共和國1955年的法律文件規定,設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兩級,只是大元帥設而未授。有的國家還將元帥區分為不同種類。一般分為陸軍元帥、海軍元帥和空軍元帥三種。蘇聯還在陸軍中又區分為炮兵元帥、裝甲兵元帥、工程兵元帥、通信兵元帥等。
  
  話題又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十大元帥。他們何以被評為元帥軍銜?儘管《軍官服役條例》對此作了闡釋,但一些具體情況還需要作進一步闡釋。
  
  第一,這十位元帥都是我軍創建時期重要武裝起義的領導者或參加者
  
  1927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80年輝煌歷史中,是一個重要的、非同尋常的年份。中國共產黨為了對抗蔣介石、汪精衛叛變革命的反革命行為,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武裝鬥爭的道路,獨自領導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這三次最著名的武裝起義,宣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誕生。這期間,還舉行了比較著名的黃麻起義、海陸豐起義、瓊崖起義。接著,在1928年又相繼發動了湘南起義、平江起義、桑植起義等。十大元帥分別領導或參加了上述這些著名的、重要的武裝起義,成為我軍創建時期的領導者或實踐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