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鏡泊湖連環戰 抗戰真正的第一大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15 15:22:08


鏡泊湖連環戰
  提起“抗戰第一大捷”,人們往往想到林彪指揮的八路軍“平型關大捷”。國內多位專家學者經多年考證認為:1932年3月由共產黨員李延祿(後任東北抗聯四軍軍長)直接指揮的鏡泊湖連環戰,是東北也是全國“抗戰第一大捷”。

  20匹馬往返運手榴彈

  “九一八”事變後,駐吉林省的東北軍王德林營長率全營500餘官兵起義抗日,中共派王德林舊友李延祿去幫助他,並擔任王任總司令的“國民救國軍”參謀長。李延祿在軍中建立了由中共秘密領導的700人補充團並兼任團長。

  國民救國軍1932年2月連克敦化、額穆和蛟河三縣,隊伍壯大到5000人,引起日軍恐慌。關東軍司令部急調天野第十五旅團等部,從敦化向鏡泊湖進行“征討”。日軍兵分兩路,以“北隔南攻”戰略,對國民救國軍發動鉗形攻勢。北面,以一個大隊左右兵力占領海林、寧安,阻隔吉東的抗日救國軍與北滿的李杜自衛軍聯合作戰;南面,同混合第八旅團主力共同集結到敦化,組建號稱萬人的天野部隊,意圖一舉消滅活動在鏡泊湖南湖頭一帶的王德林救國軍,然後從南向北,占領整個吉林省東部。

  大敵當前,李延祿說服王德林,利用鏡泊湖一帶的有利地形,在“墻縫”一帶伏擊日軍。他們用20匹馬往返多次,把救國軍全部庫存的手榴彈運到伏擊地點。1932年3月13日清晨,當地愛國獵戶陳文起為日軍“帶路”,將日軍誘入我軍埋伏圈,李延祿率700名補充團官兵隨即打響戰鬥。

  7000日軍不足百人漏網

  “墻縫”是夾在牡丹江和一個山坡中間的一條5華里長小路,路邊聳立一人多高的石壁,時斷時續,隔一段有個裂口,被稱“墻縫”。小的縫隙只能露臉,大的縫口數米寬,埋伏兩端可形成交叉火力。天野部隊在人數、裝備、訓練、作戰經驗等方面都大大超過救國軍,但因為“墻縫”獨特的地形地貌,雙方優劣勢發生根本的轉變。

  陳文起把日軍帶到最遠端的5號陣地後,李延祿一聲令下,5華里長的戰場上30多個襲擊點(縫口)同時對敵發動襲擊,7000多人的日軍被分散在30多個縫口,優勢兵力被化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