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沒有撤離敦刻爾克的那些士兵 去了哪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05 16:13:11


 
  而且正規的德國國防軍作戰部隊,絕沒有對婦女大規模強暴的暴行發生,少數個案也受到了德國軍事法庭的處罰 。這一點,跟日軍在南京、以及蘇軍在柏林及我國東北地區的行徑形成鮮明對比。

  但落入德軍戰俘營、甚至可能比留在戰場上的生存幾率更高這一點,在敦刻爾克當時的英法聯軍是不知道的。從倫敦到巴黎,最擔心的是擠在敦刻爾克狹窄海灘上的幾十萬英法聯軍被德軍團滅。事實上,在敦刻爾克也確實發生了德國黨衛軍集體槍殺英國戰俘的事件。雖然黨衛軍跟正規的國防軍士兵從編制到隸屬都不同,但畢竟都是德國人。

  整個世界後來都在懷疑甚至嘲笑希特勒:神經質地讓德軍停止了兩天進攻,讓英法聯軍得到寶貴時間撤離。然而事實上,希特勒也許從來沒有想過要把這幾十萬聯軍全部殲滅,他只是做出一種高壓的姿態,目的是迫使英國媾和。
站在希特勒的角度去想一想:要殲滅這三十多萬帶有重裝備和火炮的英法聯軍,德國空軍和地面裝甲部隊都會付出巨大的代價。困獸猶鬥,放一條生路讓他們逃跑、比逼他們殊死相拼,對自己要划算得多。德軍的戰略目的,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就算把這三十多萬聯軍全部殲滅,讓英國也像法國一樣投降,對於德國和希特勒又有多少好處呢?英國的勢力已經被他清除出歐洲大陸,而以德國海軍的實力,也不足以像征服波蘭一樣征服隔海相望的英國。

  就算征服了英國又如何?作為老牌的殖民地帝國,英國一旦滅亡,其海外殖民地體系將會全盤崩潰。而德國在一戰之後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海外力量一片空白,現在全國軍力都用於控制歐洲,根本不可能從英國的滅亡中獲得多少利益。德國勞神費力地滅了英國,最後卻是冷眼旁觀的日本和美國坐收漁人之利、成為英國滅亡之後的最大受益者,希特勒才沒那麼傻呢。

  所以希特勒在敦刻爾克,雖然也派地面部隊進攻、也派空軍炸船,但其實並沒有傾盡全力要圍殲三十萬聯軍。希特勒的意圖,更多是造成高壓態勢令英國政府與德國議和。雖然他低估了丘吉爾的強硬,沒能成功地達到戰略目的,但又有多大關係呢?希特勒一早就預言:英國人至少在三四年之內,不可能返回歐洲大陸。英國人認為敦刻爾克撤退是奇跡、是勝利,但在德國和希特勒看來,卻並不是一次失敗。那三十萬聯軍的死活,對德軍今後的戰略目的,並沒有那麼關鍵。
納粹德國的失敗,最終在於於東西兩線同時作戰,同時應付兩個戰爭資源和潛力都高於自己的大國:美國和蘇聯。沒有蘇聯在東線的牽制、沒有美國在西線的介入,也就沒有北非戰役和後來的諾曼底登陸。從敦刻爾克撤離下來保留的蒙哥馬利和英軍,連當配角的機會都可能不會有。

  深究到底,敦刻爾克是一次英法聯軍面對德軍無能的展示,而不是像珍珠港、中途島、斯大林格勒和諾曼底這樣的關鍵性節點。撤退和逃跑的區別,在於前者主動、後者被動。在1940年5月的法國敦刻爾克,英法聯軍沒有任何選擇,只能把所有重武器裝備留給德軍、能跑多快跑多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