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蔣介石往台灣運了多少文物
http://www.CRNTT.com   2017-11-30 12:27:20


 
  故宮文物原本安置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裡。故宮的歷史,是伴隨著清朝的瓦解開始的;所謂故宮,指的就是“古老的宮殿”。故宮是由清朝的皇宮——紫禁城改造而成的博物館,當中的收藏品,絕大多數都是清朝皇帝的所有物。

  1925年,故宮博物院在紫禁城誕生,作為“革命的象徵”,它吸引了相當多平民百姓前來參觀;然而在1931年,隨著日本稱為柳條湖事件、中國稱為九一八事變的滿鐵爆炸事件發生,以及“滿洲國”的建立和日本對東北正式展開的侵略,國民政府決定將故宮的文物移往南方。1933年,故宮文物先被移送上海,接著又被運往南京。

  然而,當中日戰爭爆發後,隨著淞滬戰事的日趨激烈,南京也岌岌可危,因此故宮文物又被運往中國西部,存放在四川省等地。戰爭結束之後,這些文物又再次集結在南京。
蔣介石希望將這批文物運往台灣。

  這可不是簡簡單單一箱兩箱的物件而已。為數大約3000箱的文物,自1948年末至1949年2月,歷經三趟船運陸續抵達台灣。原本預計是7趟,也就是還有大量的文物要運過來,但是由於戰況的惡化,搬運工作在中途便中斷,無法繼續進行下去。故宮的職員們將貴重的文物塞進箱子裡,一箱一箱運往台灣;這當中有許多都是匯聚了中華文明精髓的珍品,如今,這些珍品不在北京故宮,而在蔣介石於台北建立的“故宮”當中。
蔣介石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還拼命動員軍艦運送這些文物,其背後其實隱藏著政治的理由——事實上,在中國的歷史上,權力的繼承者,通常也是文物的繼承者,而蔣介石對這一點相當清楚。

  和日本“萬世一系”的天皇制不同,在中國,權力經常處於新興勢力打倒舊勢力從而形成新王朝的反覆循環之中。新王朝在安定國政的同時首先要採取的行動之一,就是將散佚的前王朝文物,再次匯集於新王朝的手中。在農民出身的統治者或是少數民族統治者不在少數的中國的權力交替中,權力的正統性乃是透過文物確立,這早已深植於中華民族的基因當中。因此我們可以說,蔣介石對於文物的價值,相當敏感。

  1948年8月,上海市民湧入銀行兌換國民政府新發行的金圓券

  “最後運到台灣的物品”發揮了什麼作用?

  就結果而言,這批黃金與故宮文物,對於撤退到台灣的蔣介石貢獻很大。

  根據國民黨以及其他相關的資料顯示,蔣介石運送到台灣的金塊有227萬兩(1兩約為37.5克),以現在的價值來說,約為2500億元,而就當時來說,價值則更高。

  蔣介石在日記中提及,撤退到台灣之後的1952年,台灣當局曾經因為預算不足,“以10萬兩黃金為擔保發行(債券)”(1月11日)。共產黨強烈指責蔣的行為是“盜竊中國人民的財產”,但對蔣介石來說,這批黃金是他在台灣東山再起所必需的貴重“軍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