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西周燕都遺址將建公園 守護北京“城之源”
http://www.CRNTT.com   2019-02-21 14:52:24


考古隊對西周燕都遺址進行鑽探。
 
  “我們這歲數的不少人,當年都幫助過考古隊發掘。”村民蘇才已經70歲,每天還堅持和老街坊們一起遛彎兒,遛彎兒的路線,就是圍著遺址區走上那麼幾圈,為的是看看有沒有盜墓的不法分子,“範振全曾經發現過盜洞、張洪生抓到過盜墓賊、劉健撿到過作案工具……”用老爺子的話說,進了村,腳下幾米深的位置,就有可能是大墓,裡邊很有可能存在國寶,“老哥兒幾個守護了一輩子,馬上搬遷了,更要站好最後一班崗。”

  屋外的雪下得正緊,老爺子披上外衣,拉上記者向村東頭步行了五分鐘,來到了遺址區。眼前出現的是一片林地,楊樹長勢旺盛,每棵都有十多米高,“上世紀70年代,就是在這裡發掘出了堇鼎,現在被稱為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我是見證者!”老爺子的話語中透著自豪,他從懷裡拿出一本紅色封皮的證書,“我是發掘工作先進個人。那時我20多歲,每天穿著土黃色外套、手拿鐵鍁和小鏟子給文物專家打下手,每周末還要聽專家的培訓課長知識,爵、鼎、鬲一般都是什麼造型,幹什麼用,咱都分得清。一天能拿8毛錢工資,比種地掙得多,還有一種別人體會不到的榮譽感。”

  31年未引進投資企業

  琉璃河鎮緊鄰河北涿州,是房山區平原第一大鎮。寬闊筆直的107國道旁,底商、廠房、民居鱗次櫛比,幾乎各個村莊都是一派“田園都市”模樣。然而,黃土坡和董家林卻是例外。村內除了民居,就是農田和林地,進入村莊,看不到任何工業廠房的影子,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紀70年代。琉璃河鎮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這是該鎮最窮的兩個村,距離他們僅一公里的立教村,卻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黃土坡村主路僅兩米多寬,記者的車剛剛駛進村口,恰巧碰到幾名村民騎著電動三輪車要出村,嘗試了幾次也無法成功會車。“就這條水泥路,還是2005年美化村莊時候修的,在之前,是更窄的土路,開車根本進不去。”同行的黃土坡村黨支部書記曹宏,一邊指揮記者倒車一邊紅著臉說,“早些年,賣蜂窩煤的都不來我們村,因為路不好走,十塊煤得顛碎九塊。”

  冬天的早晨很冷,西北風刮得人臉生疼,村民劉鳳榮裹得嚴嚴實實出了家門,她要到幾公里外的一家工廠上班,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收入。像她這樣的上班族,在董家林和黃土坡並不多見,更多的村民生計來源主要還是種地。

  “1988年,遺址被國務院頒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1年來,按照文物保護要求,村裡不能發展產業,也不能引進投資企業,村裡也就一直沒有廠子。大家夥兒種地,一年到頭,攢不了幾個錢。”站在雪地裡,曹宏的言語中滿是無奈,“為了守護好這片遺址,我們村放棄了很多發展機遇。”

  村內土坯房還有不少

  沿著窄路向村東頭走去,一路上,所見都是上了年紀的老房子。按照文保要求,遺址上不能新增宅基地,因為挖地基有可能破壞文物,村裡只有一些危房得到了翻建許可。

  打開曹宏家的大門,滄桑感撲面而來。西廂房窗戶下的部分已經坍塌,露出了內部的土坯子和半頭磚,“您留神!”曹宏很怕房子突然塌掉。記者透過門縫看到,房子的主梁已經斷裂,後墻上也有個大口子,墻皮更是不複存在,地上的灰塵足有好幾寸。“這房子建於清末,已經不能住人了。好在去年加了鐵皮頂,平安度過了汛期,沒倒塌。”院內三間正房也同樣是低矮破舊,房頂只有兩米多高,“我今年50歲了,就是在這房子裡出生的,還得管它叫聲哥。”曹宏打趣道,“馬上就搬遷了,老房子也沒有修的必要了,留著錢給新家裝修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