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2025年我國或成世界第一肺癌大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12 17:58:00


 
  作為霧霾天氣“罪魁禍首”的細顆粒物,PM2.5主要來源於汽車尾氣、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以及建築工地和道路交通產生的揚塵。王凱說,PM2.5可以承載十幾種致癌物質,其中多環芳烴與肺癌的患病率有明顯相關性。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也表示,研究表明,PM2.5被人體吸入肺部後,會直接導致肺泡彈性降低、功能減弱,甚至誘發肺纖維化,影響肺泡換氣功能。久而久之,肺部功能下降並導致嚴重的器質性病變,甚至引發肺癌。

  “PM2.5的增高與肺癌發生越來越相關,並直接增加了罹患肺癌的風險。”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為此,他從2012年全國兩會開始,一直關注PM2.5的問題,並呼籲在全國範圍內盡快啟動對PM2.5的監測。

  多措並舉降低肺癌危害

  專家表示,想要有效控制肺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擺脫“世界第一肺癌大國”這頂帽子,科研、醫療、環保等多部門攜手,打破現有僵局、出台有力措施已成當務之急。

  經過多年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並成為百姓呼聲最高的民生問題,由此造成的基因突變和癌症高發情況越來越普遍。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小曳等專家呼籲,國家不僅要盡快開展包括大氣、水、土壤等在內的環境污染情況普查和監控,同時更要出台強有力的、長期性的節能減排、關停並轉、休養生息和污染修復措施,從源頭上降低環境污染對公眾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教研室主任宋偉民建議,國家層面盡快展開大規模的肺癌與污染關聯度調查。他說,除了目前各地的零星調查外,迄今為止我國尚未就肺癌成因、特別是大氣污染與肺癌等疾病相關性開展大規模普查。基線數據和關聯度研究的缺失使得我國缺乏降低疾病風險、控制我國肺癌快速增長的科學依據和政策抓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