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國博講解員遇奇問題:這裡能買到慶豐包子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03 11:10:04


  中評社香港2月3日電/大年初三,國家博物館迎來又一個客流高峰。為了給觀眾做好服務,講解員馮喆穎和同事們已經將近兩周沒休假了。作為家里的獨生女,這也是小馮第一次在外過年。她坦言很想爸媽,但能和全國各地的觀眾一起度過春節假期,這些日子也不覺得孤單寂寞。

  一天至少講四個小時

  昨天上午9點,當北京晨報記者來到國家博物館西門外時,等待入場的觀眾已經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隨著大批觀眾源源不斷地湧入,講解員馮喆穎和同事們又開始了新一天緊張的工作。

  1986年出生的馮喆穎,家住江蘇常州,今年是她第一次在外過年。“從臘月二十三到今天,連軸兒轉了。”馮喆穎說,春節假期的客流雖比旺季高峰時少一些,但講解員們每天至少也要講兩場。像古代中國和復興之路這樣的大型展覽,講解員講解一場最少也要兩個小時。

  馮喆穎說,由於冬天乾燥,講解時也不能喝水,同事們有時講著講著忽然會止不住地咳起來。“這時最令人感動的就是有觀眾遞上一瓶水,但我們不會喝的,還要向觀眾道歉。”

  觀眾特意來問慶豐包子

  北京晨報記者和馮喆穎一起走在古代中國展廳里,聽她如數家珍地介紹著展廳里的珍貴文物。經過幾年的磨練,馮喆穎會在講解中巧妙地加入與觀眾互動的內容。

  “過年都要吃餃子,我們這裡也有餃子,不過這個餃子可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馮喆穎指著展櫃里一個出土於新疆的墓葬陪葬品,向觀眾娓娓道來。一位觀眾盯著展櫃里已經幹癟發黑的餃子,忽然問道:“這餃子什麼餡兒的?”馮喆穎被問笑了,“這個還要專家再研究一下,當年餃子是從中原傳入西域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