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京減“負”,河北單方面說了不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30 08:50:37


  中評社香港3月30日電/美國《僑報》3月28日載文《北京減“負”,河北單方面說了不算》,摘要如下:

  河北省保定市近日成為焦點,在虛虛實實的傳聞中,河北省26日公布文件,確定保定將承接北京部分行政事業功能。前有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調整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部署京津冀一體化,近有中國城鎮化規劃破解大城市病的目標。保定之成“副都”,似乎已板上釘釘。

  眾所周知,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已經患上了嚴重的“大城市病”,隨之而來的人口膨脹、交通擁堵、住房緊張、能源供給、環境污染、醫療教育資源緊張等問題,已經讓這座城市不堪重負。通過限房、限車等等“堵”的措施,顯然無法阻止大量人口的不斷湧入。如今,若保定能吸引集聚北京的人口,“疏”的結果顯然是可預見的。

  然而,雖然這是大勢所趨,是中國城鎮化之路的關鍵一步,但能不能最終治好北京的“大城市病”仍需觀察。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此番規劃只是河北一省出台,資源出讓方北京還未見新的規劃,而從此前“保定將成北京政治副中心”的傳聞至今,北京更是對功能疏解一直緘默。而從習近平此前主持京津冀一體化會議來看,三地的未來發展,或許只有“頂層設計”才能最終明確三地的未來藍圖。從總體規劃的闕如來看,保定成為“副都”尚屬未定之天。

  再進一層,如果最終明確“副都”定位,那麼更為重要的則是北京在治理“大城市病”的過程中,能不能將真正具有吸引力的資源引向周邊地區,無疑這將決定著“治病”的療效。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