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男籃六大病根 換郭士強無濟於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23 09:43:32  


  中評社北京8月23日電/中國男籃亞錦賽上遭遇慘敗,少帥郭士強受到猛烈攻擊。但國內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練表示,郭士強並不是中國男籃慘敗的主要原因,中國男籃存在六大病根。。

  偏愛“巨人”

  各省市的青年隊,少年隊,別管技術水平如何,你長不到兩米,對不起,還是回家買雙增高鞋吧。好多有天賦的球員就這樣被埋沒在茫茫人海,但是身高高並不等於籃球智商高。

  風格“四不像”

  原來的中國籃球是有特點的,反擊快速,投籃準確。可是現在有什麼,身體素質沒有黑人好,個人能力不出色,學歐洲打整體又摸不著門道:不是上五個人來回傳球,就是瞎跑動。

  只追求投籃

  在國內,評論一個青少年球員,決定是否讓他進入成年隊的標準是他能不能得分。這樣一來,許多孩子其他技術不過關,只練投籃,眼睛裡只有籃圈,根本沒有隊友。你即使再會傳球,籃板搶得再好,再心甘情願地為人做掩護,對不起,藍領也當不成,只能打包回家。

  球員沒文化

  國內俱樂部的球員都是從小就接受專業的訓練,早就把文化課丟在了一邊,實實在在的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國外的球員是要讀書的,別管是學得好還是壞,最起碼是學了。我們的球員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對球場的認知和判斷也不好,關鍵比賽的臨場心理調整,自我調節與約束也不會,一句話,沒文化,真可怕。

  打球是“工作”

  在國內,社區、學校球場上鬥牛打球的如火如荼,可是專業隊的球員卻是在遭罪,長年的枯燥訓練,遠離家鄉,時不時的夏訓,冬訓,哪一點都不輕鬆。像國外的運動員比賽訓練完,回到家享受和家人的悠閑時光,在國內那是奢侈;在國外,比賽是享受,在國內,比賽是任務;在國外,打球是夢想,在國內,打球是“工作”。一對比,結果可想而知。

  青少年比賽不夠

  我們國家的青少年比賽相對很少,一年20多場,最多30場,和美國的小學聯賽差不多。而且為了任務,為了指標,為了成績,許多隊虛報年齡,以大打小,冠軍有的時候贏亞軍20多分,可怕啊。光訓練不實踐,如何能看出訓練效果,如何能夠找出自身問題?光會背棋譜的高手不是高手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