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足球的拐點來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23 09:19:57  


 
  而作為對過於依靠校園足球的“反思”,韓國足協最近10年甚至開始督促K聯賽俱樂部重視梯隊建設,“爭取建立一條和校園足球並行的青少年球員培養通道”。“樸智星和李青龍是兩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樸智星當年只是上了普通大學,他沒有考上他想去的好大學。不過,他在大學中展示了他的能力並成為職業球員,現在是亞洲最成功的球員之一。李青龍則是中學還沒有畢業就有職業俱樂部要和他簽約,他現在也是國家隊的主力。”尹永吉說。

  “10年前在韓國球員看來,不上大學是不可思議的。如今情況有一點改變,有的球員認為,參加職業聯賽早早掙錢也很重要,這都是可以理解的。”尹永吉說,“韓國現在的體制比較靈活,學校或俱樂部培養出來的選手,都可以達到職業隊的要求。”

  和韓國情況相反,中國國內只有北京理工大學一家大學生球隊參加職業聯賽,沒有同行者則是大學生球員最大的遺憾。

  “我們很清楚,送青少年球員留洋只是輔助手段,最主要的還是在國內建立一個成規模的青訓體系。”足管中心青少部主任孫哲東說,“但現階段我們必須開啟留洋模式,送一些小球員到足球發達地區接受鍛煉。”

日韓經驗“計劃”為先

  “青少年球員的培養一定要有計劃性,否則不會有太好效果。日本在這方面走過彎路,十幾年前我們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現在幾乎所有的俱樂部和足球培訓中心,在青訓方面都有非常細致的計劃。”日本足協技術委員會原官員福井哲說,“日本的足球規劃一直堅持‘合格的社會人才有可能成為好球員’的青訓理念,比如U18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球員,無論是普通高中的球員還是隸屬於俱樂部梯隊的球員,他們總能獲得上大學的機會。”

  按照福井哲的介紹,負責統籌日本國內教育、文化和體育事務的文部省已有明確規定,U18球員在上大學之前必須經歷4個階段,比如3月上旬是“四方會談”,家長和孩子在教練的帶領下找到學校招生負責人座談,隨後根據考生的具體情況再歷經3次考試和面試,合格便能入學。

  “我不認為職業俱樂部和大學對於一個球員的培養會有非常大的差別,差別更多體現在可以彌補的方面。”福井哲對於日本大學生球員的素質極為放心,“根據足球運動規律,10歲~12歲是孩子們掌握足球基本技術的最好年齡階段,也就是說16歲之前,大部分青少年球員就可以預見到自己的未來,在16歲之後應該是他們發揮自己個性和特長的時候。所以,無論是早早進入職業聯賽還是在大學中一邊學習一邊訓練,都是職業足球的一部分,他們都有可能成為國家隊的成員。”

  日本足球界習慣用4個英文字母來描述其青少年球員培訓體系,依次是P、D、C、A,其中P代表計劃,D代表試行,C代表檢查,A代表行動。“計劃是最重要的,是前提。”福井哲說,“如果我們需要球員有獨立判斷能力,我們就會制訂這方面的計劃,計劃是管理層水平的體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