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官員曝中超中甲95%球員改年齡 足協也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30 13:18:03  


 
  不僅在青少年比賽和中超中甲,早些年的中國國腳也幾乎全都改過年齡。1985年在中國舉行的首屆柯達杯世少賽,中國隊爆冷闖進了前八。直到2000年,人們才知道:這一屆國少隊是清一色的超齡球員,他們差不多囊括了上世紀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的所有國腳。

  2008年,央視新聞頻道曾報道山東籍國腳周海濱在多次注册中出生年有1973年到1977年五個版本。現役國腳馮仁亮也改過年齡,早在火車頭體協時他的出生年就從1988年改成了1989年,並且參加了第11屆全運會,後來加盟申花後其真實年齡才被曝光。

記者述評>>>全運之年,中國體育當更以誠信為重

  中國足壇多年來一直因“年齡門”蒙羞,但足協一向是法不責眾,面對大面積改年齡的造假行為,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次幾名被揪出來的年齡造假球員,其實足協也是被迫處罰,如果不是全運會預賽馬上要開打,這幾名隊員都要回到各自省市參賽,導致一些省市出於利益群起而攻之,估計也就不會出這事了。足協的罰單也很明白,禁賽半年,就是讓這幾名隊員打不了全運會。

  貽誤中國足球的不僅是假球黑哨,篡改年齡也是一大毒瘤,這直接導致了不公平競爭,尤其是禍害了振興中國足球的基礎——青少年後備軍。2011年的梧州冬訓,某支北方球隊的骨齡測試不合格率高達75%!從中不難看出,中國青少年足球的弄虛作假程度到了何種地步。更可怕的是,如此造假行為在其他很多體育項目中也普遍存在。相比於足球圈盛行的“大改小”,體操界則喜歡“小改大”。因為年齡越小的隊員身材越占優勢,更易於完成高難度的技術動作。籃球、乒乓球和羽毛球項目中,虛假年齡現象也不在少數。

  全運會一向是篡改年齡的重災區,甚至有很多圈內人士疾呼,只要全運會還搞,造假行為就不會停止。這與地方體育局、足協政績,教練員、家長、運動員只顧眼前利益有關。你改年齡得益,我不改就吃虧,於是造假之風呈蔓延之勢。如果中國足球改不了當初類似於“豪賭世界杯”、“一定要出線”的功利行為,自然會上行下效導致基層足球為了成績什麼都敢做的荒誕行為。

  假球的泛濫,誠信的喪失,不僅嚴重影響了中國體育的形象,更動搖了中國體育後備力量的根基。誰都知道如果在亂世不施行重典,就難以刹住這股歪風。但尷尬的是,面對超大面積改年齡的現象,相關部門沒有嚴懲的勇氣,只能既往不咎聽之任之了。

  以中國足協為例,選擇對更小年齡段的隊員實施嚴格的骨齡測試,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也許中國足球積重難返,但這畢竟還是讓外界看到了公平、公正的希望。也許在下一屆全運會即1997年以後出生的球員中,“以大打小”的情況將不複存在。只有徹底告別功利主義,才是中國體育重拾誠信的根本。(來源:《成都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