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1:5慘敗 中國足球如何走出“怪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17 20:25:50  


6月15日,中國隊隊員在賽後黯然離場。
  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美國《僑報》6月17日載文《中國足球如何走出“怪圈”》,摘要如下:

  1:5慘敗於一向不被正視的泰國隊腳下,中國足球再次站上了被輿論口誅筆伐的風口浪尖。面對各界的無奈,我們只能希望這是中國足球發生質變的契機。

  這次作客合肥的泰國隊僅以青年軍為主,這更加重了國腳們身上的“罪過”。大比分落後時,現場球迷就已開始倒戈,賽後他們圍堵國足大巴宣洩不滿。而輿論更是不留情面地將國足的低能乃至反常表現作為攻擊重點,直指中國足球種種亂象。

  盤點後可發現,國足陷入了兩種輿論判斷構成的尷尬中:技不如人或故意放水。國腳郜林直接承認技不如人,但媒體卻抓著故意放水論不放。其實,這兩者無論哪一個是事實都不會讓人感到驚訝。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20年是一個國足從亞洲一流淪落為三流的過程,聯賽市場化的同時主管部門卻不放掉管理大權,半市場化的結果是足球人口20年未有增長與日本構成幾十倍數量差距,甚至不如泰國。此一制度環境下,掌握大權的教練們不受任何監督制約,踢職業足球成了家中有錢並有人脈的孩子們的專利,而非如日本那樣成為社會上升通道,中國足球水平的下降也就毫不令人意外。

  半市場化的結果同樣帶來其他亂象,比如假球黑哨。所以,當有球迷和媒體懷疑國足此番故意放水以達到某種目的時會收到那麼多的共鳴。

  足球作為一項組織化、群體性的體育運動,是社會系統中的一環,它的問題就是整體問題的投射。可以說,中國現下如學者指出的開放/混合的社會特征,反映在足球項目上就是半市場化,國足今日的表現以及整個足球圈的混亂都是“種瓜得瓜”的結果,是轉型期中國的種種問題一個樣本,舉凡政府過度干預、市場化不足、腐敗問題、潛規則橫行等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