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男籃衰竭症 不止換器官般簡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10 11:55:54  


8月9日,2013年亞洲男子籃球錦標賽四分之一決賽在菲律賓馬尼拉進行,中國男籃以78比96負於中華台北隊,無緣亞錦賽四強,這使得中國男籃無緣直接晉級明年西班牙世錦賽。而這一結果,也創造了中國男籃一隊自1975年首次參加亞錦賽以來38年的歷史最差戰績。圖為王治郅在比賽中摔倒。
 
  而所謂的挑戰命運,卻是我們可以爭取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夠為日後變革創造更好基礎的手段。但這些並沒有被中國籃球的相關者好好利用,從球員到教練,從管理者到旁觀者無一例外。本次比賽中最受輿論和球迷詬病的球員鬥志問題,無疑就是最鮮明的範例。專業體制也好,職業體制也好,球員的敬業精神、意志力都是被放在同樣標準下要求的,可恰恰是平時長時間熏陶於“職業”聯賽中的球員們,在這方面反而不如當初物質待遇與他們相去甚遠的前輩。更不必說,這場比賽令中國男籃蒙羞的中華台北隊,你難道不知孕育他們的SBL聯賽其實更多還是業餘性質?

  提到聯賽,恐怕自會勾起你我的更多唏噓。最近幾年、甚至在籃管中心主政者更替之前,中國籃球其實都採取著國家隊、聯賽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儘管推行者秉承著的可能是“專業當先”、“職業主導”兩種截然不同的理念。只不過,不同的理念驅動下,中國籃球往往卻很容易將負面的元素極度放大,談“國家隊重要”就是寧願犧牲聯賽賽制、比賽場次,談“擴大CBA影響力”就是幾乎無限制地依賴外援,本土的頂尖球員就這麼在“圈養”與“冷落”之間跳躍。

  甚至,出發點本來是要造就本土高水平球員的CBA俱樂部們,也在無形中被浮躁之風左右。鍛煉新生代球員可以有計劃,可一旦真到了比賽場上,勝負往往就比年輕人的循序漸進重要很多倍。總有人念叨“沒必要限制外援上場時間,因為國外很多高水平聯賽都不限制”,他們卻看不到那些聯賽裡誰都不會像CBA這樣,恨不得場場讓外援打48分鐘。也正是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年輕球員從接受塑造的階段起,就被打上了太強烈的“價值變現”烙印,時至今日我們可能會不斷歡呼王哲林、李慕豪們前途無量,暗地裡卻不得不承認,他們縱是追趕易建聯也有太多難度。

  不能再往下說了,因為只會越說越多,越說會越讓人不知所措。惟願,中國籃球這就到了跌無可跌的低谷,而不是接下去無休止地跌停。惟願,在推動體制束縛徹底被解除的同時,或者說在那個時間到來之前,每一個參與者能夠,至少真的能夠凝神靜氣,踏踏實實地為中國籃球、或者說為自己的充實強大做點兒事情。當我們終於要承認,中國籃球患上衰竭綜合症時,應該做的,絕不只是換一個器官那麼簡單。(來源:東方早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